液态氨 惹漏子
据报载:今年9月4日,武汉市化学助剂总厂发生一起液态氨泄漏
事故,造成28人中毒,其中2名工人病情危重,附近上百户居民不同
程度地受到影响,并殃及周边的树木、花草和蔬菜。经武汉市劳动卫
生职业病防治院现场测定,发现空气中氨气浓度达280mg/m3,超过
正常标准8倍……
氨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具有强碱性,易溶于水,
俗称“阿摩尼亚”。它是制造各种含氮化合物的重要工业原料,主要
用于冷藏、化肥、人造冰、石油精炼、人造丝、硝酸制造等工业。
氨中毒的发生大多属于意外事故,若生产中不注意预防,以致管
道漏气、阀门破裂或液氨贮罐爆炸等,皆可因大量氨气外逸而致氨中
毒事故发生。在高温的气象条件下,尤其容易出现危险。
氨气易溶于水,与人体的黏膜或皮肤接触后,很快溶解在组织的
水分中而成为氢氧化胺。这种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人体组织
中的蛋白质有溶解作用,所造成的碱性灼伤一般较难治愈,特别是眼
角膜灼伤治愈更难。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使眼、鼻、口即刻
产生辛辣感,引起流泪、流鼻涕、咳嗽、头晕、头痛等现象。当人吸
入高浓度氨气时,可引起剧烈咳嗽、气急、胸闷、胸痛、口唇和指甲
呈青紫色。还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病人出现肝脏肿大和黄疸。
发生氨气中毒,病人要保持安静,转移到空气流通处,并应立即
前往医院治疗。如是皮肤和眼睛接触到氨水,应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再用4%硼酸水冲洗眼睛,并涂以金霉素眼膏,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发生氨中毒的另一个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有较强的腐蚀性的液氨及
其刺激性气体腐蚀金属设备及管道、阀门等,造成“跑、冒、滴、漏”
现象。因此,在化学工业中,预防的重点应在于防止“跑、冒、滴、
漏”的意外事故的发生。综合预防措施有:
———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管道密闭化,以减少人与刺
激性气体的接触。
———采用耐腐蚀的设备,如耐腐蚀的塑料或陶瓷类,定期检查
机器、管道、垫圈、阀门等有无故障、破损或腐蚀等现象。
———在灌注、贮存、运送液态氨时,要特别注意防爆、防火及
防漏气。
———在生产车间要穿戴特制的工作服、胶皮手套、胶鞋及防护
眼镜。在发生事故的现场进行抢救时,抢修抢救人员应尽可能戴上防
毒面具。
———车间的防毒面具要经常检查其效能,保证其使用效果。在
车间里要安装冲洗皮肤用的水龙头,准备冲洗眼睛用的水壶、冲洗液
和涂抹皮肤暴露部位的防护油膏,如抗碱性的硼酸或安息香酸油膏。
———制定生产车间或存放场所的清扫制度。定期测定车间空气
中氨等刺激性气体的浓度。如果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时,应
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此外,还应做好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工作。发现有过敏性支气管哮
喘、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病,
肺结核等都不宜从事接触氨类刺激性化学品工作,对长期低浓度接触
的作业工人,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早期发现病人,及时给予治疗。
戴旭 (2000.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