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睡觉,但睡觉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样才能睡得
更好?不少人就回答不上来了。睡眠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睡好觉才会神清气爽和充满活力,否则第二天就会无精打
采和食不甘味。患有失眠症的人常常精神萎靡不振,苦不
堪言。
科学认识睡眠才能做睡眠的主人。人类的睡眠有快波
睡眠及慢波睡眠之分,快波睡眠与脑的生长发育及认知心
理活动有关,而漫波睡眠与躯体的生长等有关,两者轮番
交替。人睡眠每天超过9小时的是长睡者,每天少于6小时
的是短睡者,但绝大多数人属于每天睡约7.5个小时的中
睡者。世上名人中短睡型有马克思、鲁迅、丘吉尔、拿破
仑、周恩来等;长睡型的有爱因斯坦、康德、笛卡尔等。
睡眠的量还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强体力劳动可
增加睡眠量,尤其是慢波睡眠;强脑力劳动则增加波睡眠,
梦也增多。当一个人生活节律突然改变时,也会因机体适
应不及而影响到睡眠。所以,个体应通过各方面的生活调
节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控制睡眠。
睡眠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对睡眠量的要求因人而异,
而且年龄愈小睡眠量需要愈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衡量自己是否睡足的标准就是次日能否精神充沛地学习和
工作,要相信自己,不要总去考虑睡眠时间,更不要怕睡
眠不足,以免心神不定,自找苦吃。
有规律的生活节奏有助于快速入睡。按时睡觉,按时
起床,每天做运动,最好是在早晨,节假日也不要例外。
睡前应常规地放松,避免从事刺激性的工作和娱乐,睡前
不要去讨论家务事避免引起争论,也不要从事过分紧张的
脑力活动,要做一些能松弛身心的活动。
饮食习惯对睡眠影响很大。睡前不要食用含咖啡因和
酒精的任何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可乐饮料及巧克力
等,避免过度兴奋难以入睡,酒类能促使你入睡,但会干
扰睡眠的质量。而牛奶、糖、面包、糕点及米饭中都含有
可以促进睡眠的物质即色氨酸,可以在体内转变为与睡眠
有关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助于睡眠。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情。不要把床当作你办
公、学习的地方,躺在床上讨论问题、思考工作、接电话、
看电视、读小说都会影响床与入睡之间的关系。一个失眠
者常视上床为畏途,因为上床就意味着失眠,这是一种病
理性的条件反射。
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应用厚的窗帘
或百页窗来隔绝室外的光线,也可以戴上黑眼罩,如噪音
过大时还可戴耳塞。有时噪音不一定影响入睡,但噪音会
干扰睡眠的质量,影响睡眠深度。
睡不着最好就别上床。如果一时睡不着觉,与其睁着
眼躺在床上想“睡不着怎么办”?倒不如起来干点工作或
看点书及电视,困了再睡,至少可以减少失眠与床的联系。
要学会利用时间短暂午睡或打盹。短睡型的名人丘吉尔
、周恩来等,都是善于抓紧短暂的空隙打盹小睡。打盹不宜
过长,长了进入睡眠周期,中途起来反而感到不适,就像我
们午睡10~15分钟的效益往往胜于睡1个小时一样。
(生活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