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中国大陆一渔民吃河豚中毒昏迷

  一名内地渔民昨晨在坪洲海面作业完毕后﹐将捕得的一条河豚(俗称鸡泡鱼)自行清洗﹐连鱼肝一起煮粥﹐吃后疑中毒﹐呕吐大作昏迷不醒﹐一度呼吸脉搏停顿﹐送院抢救后情况危殆。
  事主郭福胜﹐三十五岁﹐内地人﹐一家人均以捕鱼为业﹐但其父及姐等均为本港渔民﹐父退休后将渔船交予郭﹐子承父业继续捕鱼为生。郭妻为番禺人﹐夫妇在内地育有十二岁女儿及七岁儿子。

疑连鱼肝一起煮粥

  据郭姐称﹐一家人可谓吃河豚「吃大」﹐对渔民来说是很平常﹐由几岁大的小孩以至八十多岁的老人家都会一起吃﹐因河豚不能卖钱﹐故平日捕得河豚﹐均自行清洗煮来吃﹐多用来煮粥﹐但一般会将包括鱼肝等内脏弃掉﹐不知弟昨日为何连鱼肝也煮来吃﹐疑今次是鱼肝有毒而出事。
  据悉﹐郭对上一次吃河豚是在清明节﹐还「一家大细」分享﹐当时郭还大赞鱼粥十分鲜甜美味﹐称生平吃鱼无数﹐以「鸡泡鱼」味道最好。
  郭与一男一女内地渔工﹐前晚乘三十多呎长的拖网鱼船﹐在大陆伶仃岛对开海面捕鱼。昨晨七时许﹐渔船航行至坪洲对出海面时﹐郭将捕得的一条河豚自行刨开﹐把鱼肉及鱼肝用来煮粥作早餐﹐船上另外两渔工则未有一起进食。

吃下十分钟舌头麻痹

  郭吃过河豚粥约十多分钟后﹐突然感到舌头麻痹﹐继而呕吐大作﹐初时以为呕吐后便会没事﹐岂料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陷入昏迷﹐两渔工见状于是报警求助﹐并将船全速驶向屯门青山湾避风塘﹐航行约十五分钟至屯门对出海面遇到一艘水警轮﹐于是向水警求助﹐郭转上水警轮送到青山湾岸边﹐转乘救护车送往屯门医院治理。吃剩的河豚粥亦一并带到医院。
  据悉﹐郭送院时呼吸脉搏一度停顿﹐幸抢救及时﹐注射过强心针后﹐回复微弱心跳及呼吸﹐但仍旧昏迷不醒﹐需送入深切治疗部留医﹐情况危殆。

死亡率高达五六成

  河豚鱼的毒素﹐大多分布在内脏﹑肝脏﹑皮肤﹑血液及卵巢等器官﹐其毒性称Tetrodotoxin。乐善堂医务委员李家仁医生表示﹐若进食了处理不当的河豚﹐毒素便会影响神经线和心脏﹐进食后十至四十五分钟﹐便开始有头晕﹑呕吐﹑呼吸困难等征状﹐但部分人却没有特别明显的征兆﹐如脱皮﹑皮下血管爆裂﹐致皮肤变红﹐严重中毒者更于两至六个小时内﹐因呼吸瘫痪而死亡﹐死亡率更高达五﹑六成。
  香港立法会医学界代表劳永乐亦呼吁巿民﹐由于中毒者出现初期症状至严重情况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数分钟﹐故市民若发现有人中鸡泡鱼毒﹐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立即报警送院﹐医生会以「支持呼吸」的方式作治疗﹐千万不要以为让中毒者喝水﹐把毒素呕出来﹐但因为鸡泡鱼内的毒素﹐会影响吞咽和咳嗽能力﹐故原本该吐出来的物质可能会误入气管﹐容易构成窒息﹐对病者造成更大的危险。他又说﹐最佳避免中鸡泡鱼毒的方法﹐便是不要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