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成中学生运动不足
教育署建议体育课每周增至三节
香港【明报专讯】运动令身体健康﹐但大部分中学生都缺乏运动。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一项调查发现﹐七成中学生运动量不足﹐其中近两成除了上体育课外﹐更完全没有运动。学生升上中七后﹐运动量亦明显减少﹐相信与他们需要应付高考有关。教署更建议学校将体育课每周增至三节﹐鼓励同学运动。
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助理教授许世全说﹐缺乏运动容易引发许多问题﹐如肥胖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如学生自小没有运动习惯﹐成年后改变的机会不大﹐调查结果令人担忧。
为鼓励学生运动﹐中小学体育课程将作出改革。教署高级课程发展主任黎耀强说﹐该署会建议学校将体育课由每周两节增至三节﹐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重视运动和健康的意识。
一成八人平时没运动
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五名教授于九九年三月﹐以问卷访问了二千二百多名中学生的体能状况﹐男女生约各占一半。学生需为自己过去一年平均每周运动量评分﹐○分表示不运动﹐十分表示常做运动。
去年底分析的结果显示﹐一成八学生给自己○至三分﹐除平日上体育课外﹐他们平时都没有运动﹔五成学生给三至六分﹐表示每周做一﹑两次运动﹐每次廿分钟﹐可理解为运动量不足﹔三成一学生有足够运动﹐每周会做三次以上﹑甚至常做剧烈运动。
年级愈高愈少运动
调查发现﹐学生年级愈高﹐便愈少运动。在中一生中﹐约四成半常做运动﹐但中四生仅约两成半常做运动。到了中七﹐常运动的学生人数更下降至只有约百分之五。此外﹐男生又比女生活跃﹐四成二男生常做运动﹐比女生多一倍。
另外﹐在该调查中﹐学系又替受访中学生量度运动能力﹐包括做掌上压﹑跑步或步行一哩等﹐以了解他们对自己身体的看法是否与实际状况相符。该系副教授陈展鸣说﹐初步结果显示﹐大部分运动多的女生均认为自己体能好﹔但男生认为自己身体好﹐除讲究多运动外﹐还要大力和有耐力。
陈展鸣和许世全均表示﹐上述调查为初步研究﹐他们正跟该系另外三名教授进行一项大型深入调查﹐向逾万名小四至中七学生搜集体适能资料﹐为将来研究和测试﹐提供一套准确和科学的基准。
应付会考少运动
就读理科的周健新是应届会考生﹐他说以往每天放学都会有两至三小时运动﹐但今年为应付会考﹐已退出田径队﹐每星期的运动时间减至三小时﹐对活跃的他来说非常不足。他自言因运动量减少而胖了几磅呢﹗
另外﹐六名受访的中五女生均表示﹐她们上次做运动已是两个多月前运动课的事了。她们大部分都不爱运动﹐其中一人表示讨厌出汗﹐而且每当她要求出外逛街时﹐朋友们都一呼百诺﹔但当她提出做运动时﹐朋友们都提不起劲。受朋友影响下﹐她们更难建立运动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