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报讯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骆抗先教授牵头完成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与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是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经4年潜心研究,近日通过国家基金委的验 
      收。该课题对进一步揭示乙肝发病机制、指导乙肝的临床治疗具有重 
      要意义。 
        我国约有10%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广东省地区为15% 
      ~20%。骆抗先教授和课题组人员承担的此项研究中,有5项有关乙 
      肝病毒变异的新发现均为国内外首次,即在国际上首先发现HBV-S基 
      因A决定簇的插入变异、HBV-C基因L97变异与肝炎活动的重度密切相 
      关、HBV-C基因变异能增强宿主细胞HLA-I类分子的表达等。 
        该项系列研究成果和新发现对我国乙肝的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 
      现实意义,表明部分血清学检测为“小三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 
      不意味平安无事,也有可能由于HBV基因变异而导致病情危重,需定 
      期检查。研究还发现,接种乙肝疫苗但没有抗体产生的人,其中部分 
      可能已经感染上了乙肝病毒,由于HBV-S基因变异,使得乙肝病毒表 
      面抗原阴性。在我国一些人群中约有3%的表面抗原呈阴性的HBV感染 
      者。 
        据乙肝权威专家介绍,病毒变异可能是乙肝的慢性化、重症化甚 
      至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阐明HBV在感染过程中的变异是对乙肝发病 
      机理认识的一个飞跃。据悉,HBV基因变异是全球乙肝研究的热点, 
      目前已转入国家“973”研究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