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啥功能
80年代,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曾兴起一股“火箭”热潮,大凡40岁
以上的人,都被这种检测肝癌的方法所吸引。被誉为“肝癌第一标记
物”的甲胎蛋白(简称AFP)自1964年正式命名以来,很快被用于肝
癌的临床诊断。
测定外周血中AFP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放射免疫测定法灵敏度
最高,而临床上使用的火箭电泳检测方法(即火箭电泳)方便、快捷、
价廉。正常人以小于20纳克/毫升为界,而原发性肝癌病人,因为肝
癌细胞能合成大量甲胎蛋白并释放入血,其AFP值可为正常人数十倍
乃至数万倍。多种文献报道都证实,至少80%以上的肝癌病人AFP高
于正常值。因此,甲胎蛋白的测定被用于肝癌的普查。当某人火箭电
泳高于正常值时,即被通知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有些豁达一点的人还
编顺口溜:甲胎蛋白高,情况很糟糕!
AFP对肝癌的诊断也不是绝对可靠,例如,胎儿的AFP总是高的,
这也是AFP名称的来源。此外,病毒性肝炎、某些肝硬化病人、畸胎
瘤甚至睾丸肿瘤等病人中,也可观察到AFP水平升高。近年来,通过
比较肝癌切除术前、术后AFP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手术效果以及预测
复发。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甲胎蛋白有数种异质体,即不同组织来源
的AFP有不同的抗原特性,这更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有一种假设是,
甲胎蛋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调节胚胎期和新生期免疫反应。由于器
官移植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排斥反应极端重视,如果移植均不被
人体所排斥,那么,人类主宰自我健康的光明日子就已来临。这种不
被排斥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免疫耐受形成于胚胎晚期,这时胎儿
的甲胎蛋白正是高水平的时候;同样,原发性肝癌细胞有什么本领逃
避机体强大的免疫监视系统呢?新生儿免疫耐受的形成和肝癌细胞避
开免疫攻击都有甲胎蛋白在场,这难道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现在,测定甲胎蛋白的方法已经有许多种,包括使用逆转录酶多
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量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
后者对肝癌转移的监测更为灵敏。然而,检测技术的进步并未使甲胎
蛋白功能的研究有一个突破,只有一点可以确定:甲胎蛋白对肝癌克
隆的生长意义重大,宛如婴儿对乳汁的偏爱。
张勇 (2001.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