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报讯(记者孟庆普通讯员严志明)我国新生隐球菌以A、D型为 
      主,缺乏C型;对隐球菌脑膜炎采用综合分期治疗新方法,可明显提 
      高治愈率。日前,由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廖万清教授与中国医学科学 
      院皮肤病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真菌病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获得 
      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真菌病学研究获得 
      的最高奖励。 
        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廖万清教授领导的课 
      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下,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头癣流行,体股癣、 
      手足癣患病率高的特点,通过两次全国性和18次区域性针对特定人群 
      的流行病学研究,分析各种真菌病的患病率、致病菌及其变迁规律, 
      先后发现10种新病原真菌及新病种,3种为国际首次发现,其中新生 
      隐球菌上海变种采用廖氏命名,并被美国真菌菌种保藏中心(ATCC) 
      收录保藏。之后,又研制出复方酮康唑霜等新药,并提出系列针对性 
      防治措施,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消灭头癣、基本控制其他癣病 
      危害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建立了6种检测病原真菌的实验 
      室诊断方法,将内脏器官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系列化,使 
      内脏器官深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达到83.8%。20世纪80年代起,他们 
      又开展对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较大的念珠菌、隐球菌等致病真菌的免疫 
      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新生隐球菌A型标准菌及裴 
      氏着色真菌DNA克隆库,筛选获得新生隐球菌、裴氏着色真菌的种、 
      变种及血清型特异性探针,建立起隐球菌和念珠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 
      究方法。近5年来,廖万清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采用药物综 
      合、降颅压、电解质平衡、静脉注射、鞘内注射及分两期治疗等方法, 
      治疗30余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愈率达100%,病残率、复发率为零。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死亡率为40%~65%,病 
      残率为20%,复发率为20%~30%。有关专家认为,廖万清所建立的 
      隐球菌和念珠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以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 
      治疗和在致病基因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提高了我国真菌病的基 
      础研究水平,临床诊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