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中风自行求诊延医平均16小时

  医学上最新发展﹐中风病人只要于三个小时内对症下药﹐便能够将中风引致伤残的机会减至最低。不过﹐据一间医院的研究发现﹐中风病人延误送院的问题颇普遍﹐平均由发现到电召救护车便花掉两个半小时﹐更试过有人在病发七天后才送院﹐延误的结果﹐是对病人造成难以挽救的创伤。
  中风是导致成人残障的最常见原因﹐过去研究显示﹐约三成半的中风病人事后会有各类残障。玛嘉烈医院在九九年三月至六月﹐跟进了六十七名因急性中风而召救护车送院和四十八名自行到医院求医的病人后发现﹐中风病人延误送院的情况颇为普遍。

犹豫不决是主因

  不说不知﹐病人出现中风病征后﹐到家人拿起电话召救护车﹐所需时间竟要一百五十七分钟﹔加上救护车送病人到医院用了三十二分钟﹐即共需一百八十九分钟病人才到达医院。
  自行到医院求诊的中风病人﹐延误问题更严重﹐平均延医时间长达一千分钟﹐即逾十六小时。
  负责调查的玛嘉烈医院内科及老人科高级医生刘国光指出﹐「犹豫不决」是中风病人延误送院的主因﹐这反映市民处理急性中风病人的过程出现问题﹐原因可能是常识不足。
  「很多时候家人以为病人只要去『睡一觉』或『休息一下』﹐病况便会好转﹐结果是拖延了宝贵的诊治时间。」刘医生说﹐这些病人中﹐只有极小部分在病发后被实时送院。拖延最长的个案﹐更在病发后七日才被送院。
  刘医生称﹐中风到抵达医院的相隔时间愈长﹐愈影响病人的治愈机会。由于中风后大脑部分位置供血不足﹐导致局部缺血甚至组织死亡﹐拖延时间愈久﹐脑部受损情况愈严重﹐后遗症更多﹐治愈机会亦愈低。

延误愈久愈难治愈

  中风常见的后遗症包括半身瘫痪﹑说话不清等﹐据中大去年公布的资料﹐本港每年有逾二万人中风送院﹐约有三成半病人病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残障。每年亦有近三千人因中风而死亡。
  延误的另一大影响﹐是妨碍病人受惠于新药的机会。
  刘医生称﹐一种在研究阶段的治中风药「组织纤维蛋白溶原活化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可减低脑细胞因缺血而造成的影响﹐但这种药需要在病发后三小时内使用﹐过时便失效。

妨碍使用新药机会

  然而﹐今次的统计反映﹐即使本港引入此药﹐也没多少病人可以受惠﹐可谓「得药无所用」。据知﹐部分急症室确实已计划在今年内引入此药﹐但医生对成效不表乐观。
  「其实一切都需要加强市民的常识及认知水平。」刘国光说﹐市民应多了解中风的病征﹐一旦有事也能实时反应。
  虽然这个调查只在玛嘉烈医院进行﹐但刘医生相信其它医院进行的结果亦会大致相同。目前﹐玛嘉烈正与多间医院合作﹐进一步研究治疗急性中风病。

活动能力大不如前

  【明报专讯】九七年的一天﹐陈伯突然感到手臂麻痹﹐双脚无力﹐坐下更无法起来﹐但他当时并不紧张自己的身体﹐反而先找亲人来照顾两个孩子﹐才召救护车送院。中风后三年多﹐刚届七十的陈伯已大致康复﹐只是活动能力大不如前。
  「那时没觉得不舒服﹐也没什么问题﹐而且家中有两个小孩﹐所以先叫家姐来﹐然后才打九九九。」他说﹐已不记得期间用了多少时间﹐但相信经过这一番转折﹐浪费的时间应该不少。
  「但没影响病情吧﹖医生也说我只是普通中风﹐不严重的。」而事实是陈伯中风后﹐几乎失去活动能力﹐差点被送到老人院养老了﹐只是为了两个孩子而坚持回家﹐后来妻子由乡间来港帮手照顾。
  三年多来﹐陈伯在妻子督促下努力运动﹐现在总算行得又走得。「但就没有力﹐坐下后要人扶才可以再起来﹐更不能拿重的东西﹐已进步了﹐初时手脚更不听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