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包虫病防治刻不容缓

●我国包虫病现症患者近100万,受威胁人口几千万 

●包虫病每年给我国畜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逾8亿元 

●包虫病是西部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要原因

  甘肃省某地一位33岁的农村妇女住在医院里,包虫病让她挨了一
刀,花了4000多元医疗费,家里的收入原本不多,在她病后初愈的脸
上看不到欢乐。近日,记者从“中国西部地区重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
研讨会”上了解到,包虫病每年给我国畜产品造成的经济损失逾8亿
元人民币。我国包虫病现症患者估计近100万,受威胁人口几千万。
临床病例统计和小样本调查显示,目前包虫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我国西部牧区及相邻地区流行,且
历史悠久,因为发病缓慢,常常得不到重视和及时治疗,严重威胁人
民健康,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西部开发中影响发展的主要疾病。
  在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的新疆,包虫病分布全区。人群包虫病患病
率为0.6%-5.2%。据专家介绍,在北疆地区绵羊包虫的平均感染率
为50%,个别地区成年绵羊包虫感染率几乎达到100%;南疆地区绵
羊平均感染率为30%;全疆牛包虫感染率40%,骆驼感染率60%,猪
感染率30%,犬的感染率平均为30%。有关部门1987年在北疆某地一
个乡调查7至14岁中小学生319名,包虫病患病率0.94%,1999年同地
调查404名同龄学生,患病率上升到2%。甘肃省畜间包虫在高发区牛、
羊的平均感染率达到70%至80%,个别乡镇牲畜感染率高达100%;
感染率在20%以上的县占全省总县数的32.55%;家犬感染率为36.84
%,而60年代家犬包虫感染率为10.11%。青海省和西藏的高原牧区
畜间包虫感染率同样呈高发水平,据青海省畜牧兽医部门反映,在40
00米以上牧区感染率平均80%以上,最高的达到97%。
  包虫在家畜体内生存,通过粪便污染形成传染链条并传染给人。
据宁夏有关部门的调查,1989年该省西吉县人群包虫血清阳性率高达
24.6%,全区的人群平均阳性率为10.72%。1991年对西吉县下堡乡
榆木村南湾组147人进行普查,确诊包虫病患者8人;1997年再对该组
128人进行普查,确诊包虫病患者16人,患病率10.88%。包虫病损伤
人的肝脏、脑和多种脏器。泡性包虫病可随血液在人体中形成继发病
变,因此,也被称为“虫癌”。囊性包虫的囊可发展到几十斤,使患
者失去劳动能力。
  包虫病给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今年10月在甘肃省某医院住
着的6位包虫病患者,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54岁。他们为治病,
手术和医疗费用合计用去58000余元,其中一人已经手术了4次,而包
虫病手术后8年内的复发率仍高达31%。
  专家介绍,包虫病的防治技术性并不强,新疆地方病防治机构曾
经用3年时间在3个疫区县进行防治试点,建立防治机构和网络,开展
健康教育,采用切断终末宿主传染源的防治措施,重点抓住家犬定期
服药驱虫,取得了显著的防病效果。实践证明,家犬感染率由66.7%
降到1.38%,绵羊感染率由81.5%降到20%左右。畜间包虫感染率下
降,人群的包虫病就可降低到很低水平。但是,由于包虫病疫区广阔,
患病牛羊数以百千万计,疫区农牧民居住分散,防治需要大量的组织
工作,大量的人员,大量的药品,而且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机制,
这些增加了包虫病防治的难度。
  从90年代以后,西部各省由于各种原因拿不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包
虫病的防治,致使包虫病在西部愈演愈烈,一些疫区已经形成了人畜
高感染率的恶性循环。在近日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及西
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病防治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专家、学
者召开的“西部重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
一致提出,中国西部包虫病防治一定要与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结
合起来,把包虫病防治提上各级政府发展西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增加
发展投入,政府牵头,卫生与畜牧兽医部门紧密合作,为建设人民健
康,经济繁荣,投资环境良好的新西部做出新的贡献。

金宽  (200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