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报讯(记者徐晓宁)由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黄家星教 
      授和北京协和医院黄一宁等人联手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正 
      常人群中存在颅内血管狭窄,成为脑血管病发生的一种高危因素。此 
      调查为预防中风的发生提供了新依据。 
        有资料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狭窄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 
      差异。我国脑血管病患者主要受累的血管多以颅内大动脉为主。临床 
      研究也证实,几乎有一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都有颅内血管狭窄现象。 
      那么,是否在没有任何自觉症状的人群中就已经有颅内血管开始变细? 
      黄家星等人选择了河南省梁北村,对该村39岁以上590位身体正常、 
      自我感觉没有任何症状的村民,用多普勒超声系统地检查了颅内各大 
      动脉的情况,同时调查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结果显示,被检人群中 
      有41个人存在颅内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以大脑中动脉、大脑前 
      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底的动脉为多,而颈动脉狭窄相对较少,这 
      一点与国外明显不同。 
        另外还发现,被研究人群平均年龄53.5岁,其中三成人吸烟,近 
      1/4的人患有高血压,8%的人查出高血糖,5%的人有心脏病。黄家 
      星副教授等人从中分析与颅内血管狭窄发生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以及家族中风史。而且一个人具有的危险因 
      素越多,颅内血管狭窄越明显,中风发生的几率也就越高。由于这项 
      调查被检人数达到全村39岁以上村民的92%,可以提示,在我国农村 
      无症状人群中,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不低。黄家星副教授在近日中 
      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上报告了这项流调结果,与会专 
      家认为,鉴于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易行,此法可以用作农村脑中风高 
      危人群的筛查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