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报讯(记者张荔子)21世纪将是核医学的发展时期。目前,放 
      射性核医学正在肿瘤及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 
      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11月中旬在中国工程院举行的“医学影像 
      前沿学术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 
        核医学是将微量核素引入人体,通过核仪器在体外追踪探测体内 
      核素分布的技术。近20年其发展驶入快车道,至今全国已有800多家 
      医院开展了核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取得一系列成果。中国医科院阜外 
      心血管病医院刘秀杰教授介绍说,在心血管领域,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不但可以无创地诊断冠心病,更成为测定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细胞存活 
      与否,决定病人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术的重要依据。通过放射性核素冠 
      状动脉腔内照射,降低球囊扩张术及放置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病率也 
      已应用于临床。 
        核医学技术在肿瘤定性、定位诊断上也极具优势。18F-脱氧葡 
      萄糖正电子断层仪(PET)肿瘤显像已从基础研究进入临床应用,广 
      泛用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分期以及判断疗效、复发与否及预后。 
      通过核医学技术对前哨淋巴结检测,可检查乳腺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对决定肿瘤切除范围,是否要清扫周围淋巴结,避免盲目扩大手术范 
      围有重要价值。放射性核素疗法还对肿瘤晚期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明 
      显的止痛治疗效果。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原华西医大附一院等医院多年临床经验还表 
      明,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有肯定的价值,优于其他方法。核医学 
      在脑部疾病的检查中也显现突出作用,通过脑血流、脑代谢、脑受体 
      显像等,为帕金森氏病、痴呆症等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以及癫痫的病灶 
      定位诊断提供了可靠新方法。专家认为,随着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 
      合,今后核医学除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 
      必将在人类脑部活动等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