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学者从分子水平证实肝癌病因学说,并提示———

预防黄曲霉素应从幼儿抓起

 健康报讯(记者王雪飞)学者们已了解乙肝病毒(HBV)感染和黄
曲霉素(AFT)暴露是诱发肝癌的“疑凶”,但它们怎样诱发肝癌的
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日前通过对乙肝病毒转基因小
鼠和肝癌高发现场人群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揭示了
肝癌发生的分子机理,为乙肝病毒和黄曲霉素及P53基因变异与肝癌
发生的关系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这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研
究的结果还提示,人体对黄曲霉素的预防应从幼儿期抓起。
  迄今我国肝癌的临床治疗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远不能令人满意,
主要原因是对肝癌的发生机制,尤其是对于肝癌发生的分子机理知之
甚少。在牵头承担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肝癌发生的分子病因
学研究”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钱耕荪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乙肝
病毒全基因及乙肝病毒X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发
现单独存在的乙肝病毒X基因并不能诱发小鼠肝癌,但乙肝病毒X基因
可增强黄曲霉素B1的致肝癌效应,两者在致肝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协
同作用。国内外尚无类似报道。
  依照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相结合的原则,课题组在我国肝癌高
发现场江苏启东选择了“澳抗”阳性和阴性的1000多名非癌人群作为
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每年一次收集其血液及尿液,迄今已收集到60
00多份标本,在队列中已出现73例肝癌。利用这些标本,他们首次应
用巢式病例对照法证明了HBV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危险性直接相关。多
次实验均证明启东肝癌病人P53基因变异与AFT的暴露水平及暴露频率
有关。
  据专家介绍,这项研究结果对人体如何预防肝癌的发生提供了有
意义的启示和可靠的实验依据。例如,他们发现给予一次黄曲霉素B1
就可诱发小鼠肝癌,提示人体对AFT的预防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在启东
的人群调查也显示,不少人可能从生命的早期(5岁左右)就受到HBV
和AFT的攻击,加之人体内某些基因的缺失或变异引起P53基因突变,
再加上当地饮水中存在某些致癌的藻类物质,最终导致启东人群肝癌
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小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