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卫生部吁收回含苯丙醇胺成分药品
联合早报新加坡讯:新加坡卫生部呼吁所有药剂公司自动停止批发和收回所有含苯丙醇胺成分的药品。这种成分疑可能与中风有关,因此卫生部决定采取这项防范措施。
卫生部昨天发文告说,本地市场上目前有35种含有苯丙醇胺成分的药品,包括Allerin
Expectorant、Decoldin药丸、Decolgen药丸、Robitussin-cf药水、Walekof药水等。公众可从卫生部的网站http://www.gov.sg/moh/npa,得到完整的含苯丙醇胺药品名单。
苯丙醇胺,又称盐酸去甲麻黄碱,是能使血管收缩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药。在美国,数以百万计的人使用的减肥药品如Dexatrim和Acutrim,以及治咳嗽与伤风的Dimetapp都含有这种成分。据了解,苯丙醇胺在药品中使用,已有数十年历史了。
卫生部表示,我国市场上有充裕的不含苯丙醇胺成分的伤风与咳嗽药,因此公众可放心。那些以前服过含有苯丙醇胺成分的药物的公众也不必担忧,因为苯丙醇胺成分是会很快排出体外的,不会有长期的危害。
美国耶鲁大学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50岁以下的妇女在服用了含有苯丙醇胺的减肥产品后,三天内会出现中风风险提高的症状。
一个由美国联邦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专家组成的专题研究顾问小组也在上个月20日宣布,在服用含有苯丙醇胺成分药物的人士中,原本属于中风低风险的18至49岁年龄组内,中风风险显然有所提高。
在美国,许多含苯丙醇胺药品是可以从柜台购买到的,美国消费者每年购买了约60亿剂含苯丙醇胺的成药。联邦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估计,让这些含苯丙醇胺的药品撤出市场,每年将能防止200至500起18至49岁人士因脑血管溢血而致中风。
但是,美国代表制药业的另一个雇有多名专家的小组,却强烈批评这项研究发现,指研究只调查少数病人,何况中风风险因素众多,包括常见的吸烟者,因此研究的发现不具说服力。
我国卫生部表示,本地并没有售卖含苯丙醇胺的减肥药,而获准售卖的35种含有苯丙醇胺成分的药品,一向都是须经过医生或药剂师配药的,公众无法从商店柜台购买。此外,苯丙醇胺是否真会导致中风还未确定,卫生部向药剂公司发出呼吁,主要是作为防范措施。
卫生部昨晚答复本报询问时也表示,拥有含苯丙醇胺药品的公众应该扔掉药品或将药品还给药房或医生。
卫生部也劝请医生和药剂师开药方时,使用不含苯丙醇胺的药品;正在服用含苯丙醇胺药品的病人,如果发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或严重头痛,也应立刻停止服用药品。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药理系朱依谆博士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苯丙醇胺不是毒物,对一般人没有害。
他解释说,伤风病人鼻部血管和肥大细胞会扩张,造成分泌增加,伤风药内含有苯丙醇胺的目的是使鼻部血管收缩,避免鼻涕直流。
至于减肥药为什么会含有苯丙醇胺,朱博士表示,人体内70%是水份,有些减肥药于是通过减少体液来达到减肥效果。肾的血管和鼻道的相反,肾血管收缩后,会使更多体液以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外,“说得通俗些,就好像一块湿布被绞后会流出更多水那样”。
他表示,苯丙醇胺对男女的影响是一样的,一般伤风药含有的苯丙醇胺成分很低,应该没有害处。但高血压病人却不宜服用含苯丙醇胺药品,因为苯丙醇胺影响的不仅是鼻道和肾部的血管,全身的血管都稍微缩小。血管缩小后,流到脑部的血液就会减少,高血压病人可能会因为脑部缺血而中风。
苯丙醇胺的临床价值
苯丙醇胺的作用和兴奋交感神经(sympathic nerve)的效应相似,是一种拟交感神经药。兴奋交感神经效应通俗地说,是种血管收缩作用,但对支气管平滑肌则是舒张的作用。
这种药在临床上被应用于心血管、呼吸系统、眼科、生殖泌尿系统等方面,有助于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支气管性哮喘,可消除因感冒引起的鼻粘膜充血,也可为低血压病人增加血压及血流。
早报中英对照
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简称P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