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专家汪能平细数
——抗菌药滥用怪现象
广州南方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汪能平教授告诉我,抗菌药物应用中
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他自己就遇见了几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先是
女儿生孩子、孙子感冒发烧,医生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被他婉拒。
再是他见到有的医生对抗生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开出下列处方:
先锋6号6克,1日1次,静脉点滴,殊不知该药正确的应用是6小时1次。
还有,他认识的一个病人拉肚子20多天没治好,最后才知是抗菌药物
滥用引起了伪膜性肠炎,停掉抗菌药,病人就好了。
他说,在美国买支枪很容易,但买抗菌药却很难。而在我国则正
相反,现在,家家的小药箱几乎都有抗菌消炎药。世界军医会议召开
期间,美国陆军卫生部长问我国的一位博士,听说第三代头孢你们谁
都可以买,到处可以开,是这样吗?在美国这是不可能的。美国对抗
菌药物控制很严格,定期考核医生的抗菌药知识,不及格将停止其处
方权。
汪教授认为,抗菌药物目前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是:1.经验性或臆
断性用药太多,投药前送检相关标本做微生物学检查过少(采标本做
细菌培养的不到用抗菌药的1/10)。2.适应证过宽或失控(如误用
做退热药、病人点名要药等),且无适应证的目的不明确的所谓预防
性用药不少。3.药种选择失当,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而依据很不充
分。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
元。此外,耐药率已高的抗菌药物未及时停止使用或限制使用。4.用
药方法不当,如联用药种类过多或不合理,更换频繁,计量偏小或偏
大,疗程过长或过短等。5.未充分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知识,
指导合理用药,研究个体化给药方案尚不普遍,血药浓度监测尚待推
广。6.未重视不良反应对病人及其疾病的影响。加之销售无序,自恃“
久病成良医”的人随意用药,助长了抗菌药物的滥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上市的抗菌药物已有10余类,至少150种
以上,同一种药还可有多个品牌。众多的品种,给选择与应用带来麻
烦,耐药问题并未因新品种多而有所缓解,相反,由于部分劣质抗菌
药物在临床上的渗透,使问题更趋复杂。而新上市的广谱、高效抗菌
药物,应用几年后即出现耐药菌株,其耐药率上升也相当快,如耐氟
喹诺酮的淋球菌(淋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亦有5%~98%)、弯曲
菌等。
汪教授指出,目前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对人类健
康的威胁令人担忧,其中以急性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肠道感染、淋病、医院获得性感染、结核病等尤为突出,且危
害日趋严重。倘若病原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
及氟喹诺酮类均产生耐药,或耐药菌引起感染流行,将会发生不可思
议的后果。
值得关注的是,耐药现象不仅见于致病菌,更多的见于条件致病
菌(其中许多是人体正常菌群)。它们的耐药率有的比较高,有的还
在上升,而且从单一耐药过渡到多重耐药现象日趋突出。滥用抗菌药
物已使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任其下去,有学者甚至惊呼:滥用“
预示着抗生素时代的结束”。
为有效治理抗菌药物的滥用,汪教授认为,做好抗菌药物使用现
状和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十分重要。医院应设抗菌药物管理机构,
把好采购关、处方权“分配”关(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线:各类感染性
疾病的首选药物;适当限制药物;严格限制药物,并对处方权加以划
分)及使用关,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网。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
育计划,必须作为一项基本建设长期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