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长寿时代”如何养老

  不久前,一位独居老人已经“风干”的尸体被人发现在北京某小
区一套单元房的阳台上,当地派出所的民警说,老人是几个月前猝死
在家中的。近些年来,类似这样的事件在北京已经是接二连三的发生
了。
  有专家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长寿时代”,因为人口的平均
寿命在逐年递增。这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个
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如何养老?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面对上
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的无奈,“空巢”家庭那种“白发对着白发”
的生活的种种不便,甚而是独居老人所面临的危险与凄凉……在物质
文明已经相当发达的大中城市,养老真的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吗?

  早就听说北京大学有一个老年人互助中心,并已在燕园形成了一
种“养老模式”。记者为此特意走访了北京大学人口学研究所的蔡文
楣教授。蔡教授告诉记者,它并不是什么“模式”,而是几年来在摸
索中形成的一套办法。北大老年人互助中心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轻
老年帮助重老年”,许多退了休的60多岁的老教师们自发地组织起来,
帮助七八十岁的老人们,特别是那些“空巢”家庭。老年人互助中心
是非赢利性的,一些老教师还把自己的稿费捐赠出来,作为组织活动
的费用。谁都知道北大有个“爱心社”,5年来,爱心社的同学在老
年人互助中心的安排下,已帮助过100余户老年家庭。蔡文楣教授告
诉记者,安排学生入户服务时,会尽量安排和老教师同系的学生,这
样交流起来会更方便。曾经有一位学识渊博的物理系老教授,当爱心
社的同学去他家服务时,他给他们讲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晶体物理现
象,给他们弹琴、唱歌;学生们一边帮老人做家务、整理外文书籍,
一边给老人讲社会上的一些新鲜事、校园里的一些新思想,房间里不
时发出一阵阵的笑声。爱心社的同学们说,通过开展助老服务,我们
感觉自己长了许多,懂得了将来如何去面对衰老、面对死亡。
  校园毕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蔡文楣教授告诉记者,北大老年人
互助中心也只不过是社区养老的一种模式。按照中国的国情,社区养
老应该是一种主要的养老模式。把社区中的人们组织起来,“轻老年
帮助重老年”也好,青年志愿者加入也好,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北京大学人口学研究所的刘贵平博士指出,我国高龄老年人的总
数在快速增加,而高龄老年人是一个更加需要关注的群体。一个不容
忽视的事实是:到21世纪中期,全球新增加的老年人中,25%来自中
国。到那时,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而每4个老年人中,
就有1个是中国老人。从现在起,中国肩负着解决世界1/5至1/4老
年人的问题,是跨世纪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