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一项研究提示:
多动障碍儿童脑自组织能力差
健康报讯(记者傅冬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
童期行为障碍,患病率高达3~5%,成为儿童精神病学者的工作重点。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生孔庆梅在导师王玉凤教授指导下,对
这一课题研究后认为,ADHD患儿脑自组织(人脑按各自的规律进行活
动)能力差是导致注意缺陷、多动等症状的原因。
为探讨ADHD患儿脑自组织特点及其与症状表现的关系,研究人员
采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对ADHD的脑功能状态进行研究,发
现正常儿童与成人α波的主频相同,均为10Hz,而ADHD患儿α波主频
为9Hz,α波能量分布曲线左移,表现明显慢化趋势,提示患儿可能
存在皮层的低觉醒状态。研究发现,ADHD患儿熵值(衡量脑有序度的
指标)高于正常儿童,即患儿脑有序度低,提示患儿存在脑发育缓慢
倾向。该研究显示,在α波协同结构中,ADHD患儿8Hz成分明显高于
正常儿童,而10Hz成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儿童。8Hz成分越多,患儿多
动、学习困难、行为问题越严重,而10Hz成分越多,则趋向于没有这
类问题。
正常儿童α波分布左右对称,ADHD儿童α波左右分布不对称,左
侧半球功能失调明显,多动注意力分散序参量增强;该研究不但发现
ADHD患儿有全脑广泛性变化,还发现额区和颞区功能失调更明显,提
示可能由于额叶、颞叶功能障碍导致患儿的脑自组织模式不同于正常
儿童。研究人员指出,额叶的功能障碍使患儿主动注意能力差,对过
度活动的抑制能力也下降;颞区失调可能与患儿的语言、记忆、情绪
等方面问题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