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药Lamivudine 可有效控制慢性B型肝炎  
 
   
     
       
         
           
             
                 
                B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血液和体液传染。 |  
              
           
          
       |  
      
   
  
  长达4年的临床研究证实,新药“Lamivudine”(也称“Zeffix”)能有效抑制活跃的病毒继续繁殖,对慢性B型肝炎患者控制病情有显著疗效。 
   调查针对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999名慢性B型肝炎患者进行4年的密切跟进研究,发现病人服食这种新药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没有造成多大副作用,可长期安全服用。 
   新药由葛兰素史克药剂公司发行,在新加坡进行两年临床研究后,于今年2月获卫生部批准使用。不过,只有肝脏专科医生能配给。 
   美国费城的著名肝炎研究专家韩贺文教授昨天在曼谷举行的亚太肝炎会议上说,医学界普遍认为Lamivudine在控制病人肝炎恶化方面有巨大潜能。 
   她说:“B  
型肝炎患者仍以亚洲患者占多数,估计全球现有3亿5000名患者,单在亚洲就有近2亿7000万名。其中约30到40%的患者若不控制病情,最终将死于相关的疾病如肝癌或肝硬化。  
” 
   此外,较之旧干扰素疗法,Lamivudine对于那些肝功能尚未出现严重硬变现象,却有病毒开始活跃迹象的B型肝炎带原者(Hepatitis  
B carrier)比较有效。 
   干扰素对于部分自小便成为带原者的病人,无多大效用。干扰素是通过刺激自然免疫系统的保护功能,让它产生足够抗体歼灭肝炎病毒。 
   新加坡鹰阁医院肝脏外科医生陈凯泽受访时说,新加坡需要接受肝脏移植的成年病人中,有超过一半是B型肝炎带原者。有些病人原本因末期肝病需接受肝脏移植手术,但在服用此新药后,却因病情改善而无需动手术,或是延迟动手术。 
   他说:“现也发现B型肝炎带原者若患任何癌症而需接受化疗的话,会造成肝恶化,需借助新药辅助控制。” 
   医生形容B型肝炎为“无声杀手”,因为许多病毒带原者可能在长至二三十年的病毒潜伏期内毫无症状,和常人无异。但一旦出现黄疸、急性发炎等症状时,意味着肝脏已经严重受损。 
   新加坡国大医院肠胃专科顾问医生何克裕说,尽早接受疫苗注射是预防肝炎的最佳方法。至于已成为慢性带原者的病人,应趁早定期接受检验和治疗才能避免恶化。 
   他建议带原者应该每6个月接受一次检验,确保肝病毒没有开始活跃,病情稳定。他也劝请那些在幼儿B型肝炎疫苗计划尚未推行前出生的15岁以上新加坡人,尽早接受病毒抗原检验。  
   韩贺文教授说,B型肝炎主要由血液和体液传染。传染途径有两种,一是母子感染(  
perinatal transmission),生产期由B型肝炎带原的母亲传给婴儿。再来是通过性交或输血的水平感染(horizontal  
transmission) 。 
   调查发现,亚洲B  
型肝炎患者多是通过母子感染或在儿童期感染肝炎病毒,由于免疫系统脆弱,超过80%会成为慢性带原者。反之,欧美国家的患者主要是在青年期过后通过性交或输血感染。 
   为期两天的会议,共有超过300名来自亚太和欧美的医学专家出席,这次会议也探讨如何让预防肝炎疫苗注射更加普及化。专家认为在B型肝炎病发率较高的地区,幼儿最好尽快注射疫苗。 
 《联合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