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戒瘾反省不同诱因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类瘾,健康的称之为嗜好,例如运动、阅读、音乐艺术等﹔可损坏健康的包括赌瘾、烟瘾、酒瘾、毒瘾、药瘾、飞车瘾等。较为普遍的有工作瘾(或严重者称之为工作狂)、上网瘾、游戏机瘾﹔为应付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不少人过量饮用咖啡、茶、可乐、止痛药片等,但一般来看,这些行为已被社会接受。
  当然健康与不健康的分界,亦涉及道德价值取向。而这些观念是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阶级、家庭教育、宗教信仰、次文化、法律条文等影响。

藉瘾逃避生活问题

  问题是当这些「瘾」发展到身不由己,非自己所能控制的阶段,甚致乎废寝忘餐、工作能力大减、破坏了正常的家庭人际关系、超出个人的财政负担能力。这些「瘾」,成为了生命的中心,主宰了整个人的生活,使人失去了自主能力﹔而有些瘾更直接破坏身体机能组织。
  「瘾」,其实是一种依赖习惯,亦可能演化成一种生活的逃避。过分偏重一种「瘾」,便使生活失去平衡。
  「瘾」,是人与环境互为因果的产物。若把严重的「瘾的行为」,只贴上病态的卷标,甚至诉诸基因解释,便意味到人毋须对一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亦漠视了环境诱因和社会责任。
  上瘾容易戒瘾难,我们要三思后果。让我们选择和培养一些健康的嗜好,好使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全人平衡发展。

文﹕香港心理学家李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