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治菌痢:选抗生素有新观点

  夏季贪凉,生吃瓜果蔬菜、吃冷饮的人增多;天气炎热,病菌又
容易繁殖,因而人们容易发生腹泻。

  夏季易患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人患菌痢后产生的免疫力不
持久,容易再次感染;急性菌痢一旦转为慢性则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如发生中毒型菌痢,病死率甚高。由于菌痢危害大,其治疗备受重视。

  治疗菌痢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以便彻底消灭肠腔和
黏膜固有层的病原菌,避免恢复期带菌或演变为顽固难愈的慢性菌痢。
目前治菌痢选用抗生素的新观点主要是:第一,避免无针对性地盲目
用药,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病人大便培养的药敏结果选择
敏感的抗菌药物。有一些过去常用的抗生素已不适用,如目前痢疾杆
菌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及呋喃唑酮(痢特灵)等药的
耐药率高达70%~100%,许多地区耐药菌株呈多重耐药,在治疗上
颇为棘手,故用药时必须参考菌株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真正有效的药
物。
  第二,将喹诺酮类药物列为首选。此类药物杀菌作用强,毒副作
用小,口服可完全吸收,是目前治疗菌痢最理想的药物,在临床应用
方面实际上已取代了氯霉素、磺胺药、氨苄西林和痢特灵等老药。临
床上常用诺氟沙星(氟哌酸),其敏感率80年代为95%,现在为85%。
用法为成人每次0.2~0.4克,每日口服4次;小儿每日每公斤体重20
~40毫克,分3~4次口服,疗程5~7天。亦可选用环丙沙星(环丙氟
哌酸)或氧氟沙星(氟嗪酸)。不能口服者可静脉滴注。儿童应慎用
或短期应用,孕妇不宜用。有报告认为,近年诺氟沙星治疗菌痢的疗
效略有下降,可能与基因变异引起的耐药有关,也与菌群变迁有关,
应适当注意。
  第三,自抗菌药物应用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菌痢等感染性疾病的
预后主要取决于抗菌药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近
年的研究证实,抗菌药物的作用不仅是药物对细菌的单一作用,而是
抗菌药物、机体、病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当代对感染性疾
病的认识,用公式表示则为:〔病原菌(抗菌药物+免疫系统)〕
+宿主=结果。鉴于此,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抗菌药物对人体免疫
系统的影响,抗菌药物本身的生物调节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如最近的
研究表明,氯霉素、磺胺药抑制效应器细胞的产生,并损害一种或多
种免疫功能,而喹诺酮类药物除显示出胞内生物活性外,还可增强吞
噬细胞的功能。在菌痢病原治疗中,特别是对于较顽固的病例,应注
意既发挥药物的抗菌作用,同时又充分发挥所用药物的免疫增强作用,
以达最佳疗效。
     李光荣  (200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