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傅国胜等攻克一项世界难题

心脏性猝死有望准确预测

  健康报讯(记者李水根通讯员余宁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被认为是心血管领域21世纪最具挑战性的三大疑难问题之一。由浙江
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博士傅国胜和单江教授历时数年完成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预测因子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报
告复极离散度增大是CHF病人猝死的最重要预测因子,从而为CHF病人
提供了检测心脏性猝死高危者的一项简便方法。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很多CHF在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恶化
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约35%~50%的CHF患者的最后死亡方式为心脏
性猝死(SCD),且更易发生于轻中度症状者。因此,探讨CHF病人SC
D高危因子对预防CHF病人发生SCD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傅国胜和单江自1993年起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卫生厅下达
的专题研究。研究人员比较了25例确诊患有自发性致命性室性快速心
律失常的CHF患者和57例无致命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CHF患者的复极
离散度及临床指标,结果发现,JTc离散度和QTc为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独立危险因素。在主要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63例左室射血分数<40
%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全面临床评价,前瞻性研究了复极离散
度对CHF患者发生SCD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现:SCD组JTc离散度显著高
于存活者和其他死因组。单/多因素分析均显示JTc离散度为SCD的最
主要预测因子,以JTc离散度大于85ms为标准,SCD的阳性预测值为74
%,阴性预测值为98%。
  研究人员还发现,作为CHF的标准和常规治疗中,利尿剂、扩血
管药对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有重要价值,但过度利用利尿剂和
扩血管药,可导致过度的降压,反而可降低CHF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研究还显示,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极为常见,但它仅仅提示患者基
础心脏病的严重性,并不预示患者可能发生心脏性猝死,因而没有必
要使用较为强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这两项研究结果对临床用药
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