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溶栓“时间窗”被打破

脑梗死发病48小时内溶栓均有效

  健康报讯(记者衣晓峰)动脉溶栓或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哪一种方法更优异?超过“时间窗”溶栓是否有效?尿激酶使用剂量
掌握在什么程度上为宜?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刚刚通过鉴定的一项临
床科研课题,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由黑龙江省林业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长彬教授及吕苗旭等人完
成的这一科研课题,临床观察治疗了53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应用尿激
酶动脉溶栓17例、静脉溶栓36例。长达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动、静
脉溶栓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在神经功能的恢复、痊
愈方面,动、静脉溶栓有效率分别为82.4%和75%,而不溶栓病人治
愈率仅为6.7%。尿激酶剂量方面,6~48小时动脉溶栓病人使用30万
单位,大于6小时静脉溶栓病人使用80万单位,以及6~48小时静脉溶
栓病人使用30万单位,在此剂量条件下,患者无一出血,且有良好恢
复。
  目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医院的溶栓治疗多在低于6小时的超早
期发病时间内进行,有的甚至低于3小时,而在国内限于种种条件,
病人很少能在发病6小时内就诊,大多数拖至1~2天。就此,国内外
多数学者认为最佳溶栓时间应为3~6小时,一旦超过6小时可能出现
再灌注损伤,加重脑水肿。这一狭窄的“时间窗”观念限制了溶栓治
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李长彬等人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发病在6~48小
时内,尤其是进展型脑卒中病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加强溶栓后各
项监测指标基础上,对其溶栓治疗更具现实意义且符合国情。该院收
治的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8小时以内,其疗效与6小时内相比并
无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