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宣淡渗化暑湿
盛夏季节,气候炎热,酷暑难忍,人多喜食冷饮或清凉之物,致
使暑热外逼,湿浊内生;或暑热与雨水交替,气候潮湿闷热,人感受
之则易酿成暑湿之证。其表现为头重头闷、昏昏欲睡、肢软乏力、脘
闷纳呆、口干苦不欲饮,舌淡苔白腻、脉滑或濡;亦可兼见大便溏薄、
白带增多;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血压正常或偏低。本证之病因,在清
·吴瑭所著《温病条辨》中早已阐明:“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
病之偏于湿者也”。湿浊上犯,蒙蔽清窍,则头重头闷、昏昏欲睡;
湿阻中焦,脾不健运,见肢软乏力、脘闷纳呆、大便溏薄;暑湿内蒸,
虽口干苦而不欲饮;湿热下注,见白带增多。暑热熏蒸,水分大量耗
失,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受气温升高的影响,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下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
暑湿之证,病势虽缓却缠绵难愈,稍有失治,常可变生他证或迁
延日久,故《温病条辨》提出三点禁忌:一曰不可发汗,“汗之则神
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曰不可攻下,“下之则洞泄”;三曰
不可滋润,“润之则病深不解”。唯以芳香苦辛,轻宣淡渗之法,化
湿解暑,醒脑和中方属恰当。笔者在临床用自拟复方醒脑汤治疗本证
疗效满意,药用:远志18克,厚朴、茯苓、薏苡仁、车前子(包煎)
各15克,石菖蒲、藿香各12克,升麻、半夏各6克,竹叶3克。
上方中远志、石菖蒲、升麻为笔者经验方醒脑汤,有辛散升阳、
提神醒脑、化湿开窍的作用;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竹叶利湿清热,
健脾助运;厚朴、藿香、半夏苦辛燥湿,开胃降逆。诸药相合,轻宣
淡渗,升清降浊,化湿解暑,开胃和中,治疗暑湿之证,甚为相宜。
需要注意的是,煎药时宜武火猛煎10~15分钟,不可久煮。
何亚兵 (2000.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