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患者:您的最佳用药方案ABC
近20年来,国际上开展了上百个大型临床试验,改变了心梗后应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传统观点,解决了心梗药物治疗中原来有争议的
难题,取得了举世公认的结果,提高了临床研究和医疗水平。根据这
些成果,将心梗后药物治疗归纳为“ABC”。
A是指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原用
于退热止痛。近几十年来,发现该药可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使其
活性部位发生己酰化,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变为血栓素,从而抑制血小
板聚积和血栓形成。血小板受抑后不能合成新的环氧化酶,只有新生
的血小板才能合成环氧化酶而恢复血小板功能。阿司匹林对血管内皮
细胞内的环氧化酶抑制作用较弱且维持时间短,故对前列环素的生成
影响较小。
国际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报告,阿司匹林可在每1000例心肌梗死
患者中挽救20~30个生命。近几年来,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这与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有效剂量范围是每日100~1500毫克。
每日口服小剂量与大剂量阿司匹林对心梗的作用是相似的。然而,阿
司匹林的副作用却与剂量相关,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多。所以提倡小
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心梗。
B是指β受体阻滞剂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了评估β受体阻滞剂治
疗心肌梗死的效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令人信服的长期资料来自
挪威的噻吗心安试验(NMS)和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主持的β受体阻
滞剂心脏发作试验(BHAT)。前者有1884名患者口服噻吗心安100毫
克,每天2次,最长达33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总死亡率降低35.5
%,非致死性复发性心梗降低34%。BHAT试验证实,口服心得安60或
80毫克每天3次,平均25个月,最长39个月,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26
%,心脏猝死率28%,以及非致死性复发心梗降低16%。
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室颤有益,而室颤是心脏猝死的
主要原因。斯德哥尔摩试验(SMT)观察3年,用β受体阻滞剂者发生
脑血管事件较少,且正常工作天数多于对照组。
β受体阻滞剂的种类很多,具有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再梗死作用的
β受体阻滞剂主要为3种,即美托洛尔、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
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在临床上具有意义,但要评估和确定剂量则
很困难。患者之间以及同一患者在不同状态下存在较大变异,因此,
具体剂量应个体化。
C是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许多实验已经证实,
ACEI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管紧张素Ⅱ及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
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并有抑制缓激肽及前列环素的降解、轻微减
慢心率的作用,因此,ACEI可预防或逆转左室外肥厚,可预防或治疗
梗死后左室重构,可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可改善左心功能或治疗心
力衰竭。
近几年来进行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治疗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
照组;心衰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目前,评估一种治疗方案好坏的标准是:①能延长病人寿命,减
少病死率。②对改善病人的症状或体征有实际效果。③能提高病人生
活质量,提高活动能力,改善精神状态等。5副作用小,病人易于耐
受。⑤使用方便,且顺从性高。⑥价格便宜,易为大多数病人所接受。
心梗后药物治疗的ABC基本符合上述6条标准,对指导临床治疗、提高
医疗水平有着实际意义和价值。
程远植 (2000.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