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肿瘤贴上“分子标签”
 三○六医院肿瘤分型研究取得进展 
 健康报讯(记者初卫华通讯员陈兆国)解放军三○六医院病理科与 
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和上海联合基因集团博星基因芯片公司等 
单位协作,应用先进的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肺癌等肿瘤分 
子分型研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国人结肠癌cDNA文库中,克隆出6 
种新的EST基因片段,已在国际基因库(DB-ESTBank)注册,并在最 
近举行的’2000国际生物芯片大会交流,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新世纪肿瘤治疗的挑战之一,是寻找针对病理发生学上一致的肿 
瘤类型的特异性靶向疗法,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性,其中肿瘤的 
诊断和精确分型是关键。目前,肿瘤分类或分型主要依据于形态学标 
准,故有局限性,因为相同形态的肿瘤可能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过程 
和治疗反应。这些肿瘤在临床上的异质性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亚 
型。三○六医院病理科与上海博星基因芯片公司和清华大学生物信息 
学研究所协作攻关,在国内较早地建立了生物信息学网站和资料库, 
采用高密度基因芯片(每张芯片包含12800个基因),对肺癌、结肠 
癌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进行了基因表达谱分析,并采用自主开发的算 
法对数据进行再挖掘。初步结果显示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很好地将正常 
组织、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等组织类型区分开,为其他肿瘤的分子 
分型奠定了基础。此外,他们在全军“九五”攻关科研基金的资助下, 
采用抑制性削减杂交技术结合基因芯片筛选出70个结肠癌高表达基因, 
其中包括6个新的EST基因片段,目前正在进行新基因的全长克隆和功 
能研究。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类, 
可以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精确区分肿瘤的分子类型,以更好地预测肿瘤 
疗效。因此,该研究的开展标志着肿瘤分型已进入分子时代,孕育着 
肿瘤治疗上的革命。新的癌相关基因克隆的发现和进一步功能研究, 
可作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标,亦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机理探讨、肿瘤 
的早期诊断和分子分型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