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战胜房颤的三把利剑

  王先生今年56岁,平素身体健康,性格开朗。这天清晨散步归来,
突然觉得一阵心慌,有些憋气,以为走得急岔了气儿,深呼吸调理了
一番,一点儿没见效,脸上的汗珠却滴了下来。老伴一看不妙,赶紧
打车送他到了医院。
  医生测量血压和听诊后,果断地开了心电图检查,并告诉老王可
能是房颤。
  结果很快出来了,果然是房颤。医生又追问了一些病史,进一步
查了甲状腺,开了静脉输液。两小时后,老王明显觉得好多了。再次
心电图检查已经恢复正常。
  老王心想,这回可碰上神医了。趁着诊室内暂时没病人,老王便
多问了几句。
  “大夫,我为什么会得房颤呢?”
  “引发房颤的原因有好多,确定由什么引起那要看随后的检查,”
医生微笑着说,“比如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和电解质。虽然你没有高
血压和糖尿病,但也要重点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因为冠心病和高血压
是老年人房颤的主要原因。当然全面检查之后也有可能都正常,也就
是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临床称为特发性房颤。”
  “那我以后还会不会犯病呢?”老王接着问。
  “有可能。即使找到房颤的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了积极治疗,
仍不能100%防止房颤的复发。有些病人频繁复发,最后变成持续性
房颤,甚至房颤十几年、几十年。”
  “那我应该怎么治疗才好呢?”
  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医生详细地给他解释起来。
  战胜房颤有三把利剑: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
血栓栓塞形成。
  对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以及部分经选择的慢性房颤患者,转
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最理想的终点,这是战胜房颤的第一把
利剑。
  有少数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但有效率仅60
%或略高,且受其他一些因素(例如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大小、心房
内血栓形成等)的限制。
  只要没有临时性禁忌证诸如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急性感染或
心力衰竭等,体外直流电转复是一种很有效的复律方法,成功率65%
~90%。但体外电转复需要全身麻醉,且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的危险,
故需要有效抗凝三周后进行,复律后仍需抗凝四周。
  第二把利剑是减慢心室律。
  一些药物如洋地黄、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β受体阻滞剂,能够
减低房颤时经由房室结下传的心室反应,但很少能终止房颤,故需长
期口服,开始时给予小或中剂量,通过滴定逐渐增大剂量。唯需注意
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即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反而
使原心律失常加重甚或导致新的心律失常。
  控制房颤时的心室率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或
改良房室交界区,以及外科手术造成房室阻滞。有些患者嗣后需要植
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预防血栓栓塞形成是战胜房颤的第三把利剑。对“高危”患者用
华法令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率(INR)控制在2.0~3.0之间。若不
能安全地接受抗凝,则可应用阿司匹林,但效果明显逊于抗凝治疗。

  近年来,在房颤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包括外科手术、
心房起搏和心内膜导管消融。
  外科医师采用了几种手术方式治疗房颤,其中效果较好的是改进
的Cox迷宫术和左房隔离术。迷宫术的近期成功率较好,80%~90%
的房颤患者可恢复窦性心律和一定程度的心房收缩功能。由于经外科
治疗的房颤手术较复杂,费时和创伤较大,目前不宜把外科手术列为
对房颤的常规非药物治疗。
  有研究表明,永久性心房起搏可防止房颤复发和减少对抗心律失
常药物的需要。有明显的房内阻滞和药物治疗失败的房颤患者,可从
多点心房起搏或双心房同步起搏。
  目前阵发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一个新热点。有学者发现,
在左右心房的某些部位存在着能够以恒定的方式发放冲动的一个或多
个局灶,发放冲动激动心房,形成的房早诱发房颤。消除能够诱发房
颤的这些触发因素便可消除甚至根治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
有可能成为根本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

    张海澄  (200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