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心肌梗死不可怕 尽早用药保平安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血管内科三病房主任曲秀芬教授完
成的一项研究课题,首次证实心肌梗死后的自主神经失衡与病人的预
后密切相关;以心跳波动微细差异变化反应的心率变异性(HRV)作
为无创、定量的检测指标,可筛选出高危人群;在此基础上,他们对
心肌梗死病人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促使
其心功能迅速好转,死亡率明显下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协调运动,其兴奋和抑
制错落有序地反映在心脏活动上,首先表现为心率有相当的差异。心
率变异性(HRV)实质上就是反映这种差异的大小,并可用此测定连
续正常QRS波群周期之间的变异数,它的生理学基础是自主神经系统
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变异数的减少反映了心脏调节功能的受损程度。

  曲秀芬博士在研究中观察到,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率变异性降低,
两周后逐步回升,大约6~1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如心率变异性仍不
能恢复则往往提示预后不佳。1995年至今,该院心内科三病房累积收
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4例。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33例,非前壁心肌梗
死101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组和
对照组,结果前者较后者的心率变异性很快升高,失衡的自主神经功
能及降低的心功能得到改善,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显著下降。
  从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分析,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血管传
入交感神经对血流动力学及机械刺激的反应能力,并增加中枢和心脏
传出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调整交感-迷走神经系统的平衡,增加心
率变异性,这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亦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改善心率变异性
特别是与预后相关的参数,如极低频功率、超低频功率等。该项研究
还显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域和频域指标也有所改善。服药四周后,心率变
异性中多项反映迷走神经功能张力的指标以及心脏收缩功能,均比对
照组明显上升,且左心室扩大者较对照组少。
  曲秀芬教授指出,心肌梗死是冠心病较严重的表现形式,急性期
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恢复期的二级预防治疗同样重要。在患者恢复并
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血脂药物,以
及β-受体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真正做到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以控制病情进展,防患于未然。

衣晓峰  (2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