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讯(记者黄才刚)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一项基础研究揭示,
在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两种因素作用下,肝细胞癌变过程中某
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改变,进而诱发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与黄曲霉毒素B1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两大主要危险因
素,但对其致癌机理一直不清楚。1993年以来,广西肿瘤所专家应用
各种新技术,研究了乙肝病毒和/或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癌过程中一
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P21、C-myc、P53和P1
6基因参与了肝癌的形成和演进。但P16、P53和C-fos等基因的变化与
乙肝病毒感染无必然联系。CDK4和C-myc基因的改变与乙肝病毒有关
联;在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癌过程中,1GF-11的表达不是
持续性增高,而是呈波动性,但在癌中均是高表达;乙肝病毒和黄曲
霉毒素B1均可使肝细胞处于较活跃的增殖状态。黄曲霉毒素B1有助于
HBXAg的表达和HBVDNA在宿主肝细胞的整合。
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有两个创新:所用动物树在生物进化上高
于鸭、小白鼠及土拔鼠等,更接近于人,感染的又是人的乙肝病毒,
所得结果更接近于人,开发了研究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致肝癌机
理的新的实验模型;首次对同一动物实施多次肝活检,动态地观察了
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B1诱发肝癌中,多种基因结构和/或表达在不
同阶段的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存在状态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