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情绪也会中暑

  炎炎夏日,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不仅对人体各器官功能有一定影响,对人的情神状态也有负面影响,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
  报载,在异常炎热的环境下举行的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上,德国球星埃芬伯格因为在场上做了一个猥亵手势而被主教练遣送回国。事后,埃芬伯格称,是美国酷热的天气使他的行为异常。如果埃芬伯格所言属实,那他当时在球场上就是患了严重的“情绪中暑”症。
  “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自己也觉得内心烦躁,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专家们指出,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天热时情绪容易中暑,主要是由于气候炎热影响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之故。在炎热的7—9月份,一般人的饮食量都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大脑神经的活动,也会使人烦躁不安,动辄发火。另外,夏季昼长夜短,蚊虫干扰,气候炎热,影响安睡,使睡眠质量下降,容易疲劳,也是容易诱发情绪中暑的原因之一。
  情绪中暑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对于某些疾病患者来说,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常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夏日高温季节应注意自我心理调节。
  预防夏日情绪中暑的关键在于“清”。
  思想宜清静 要注意克服性格弱点,提高思想境界,做到既“修身”又“养生”,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常有冰雪在心之感,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民间“心静自然凉”的说法是颇有道理的。
  饮食宜清淡 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安排一些清淡、洁爽的饮食。清淡的饮食能消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咖啡、菊花、金银花露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同时,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
  居室宜清凉 早晚室外气温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凉爽宜人。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阴凉的环境能使人心静神安。
  游乐宜清幽 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公园等草木繁茂、空气新鲜处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漫步倘徉于江边湖畔,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心旷神怡。
  此外,夏日里不要滥服补药,保证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避免“情绪中暑”的症状发生。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