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大二院赵晓兰15年研究有成
 川崎病早期诊治有依据 
 健康报讯(通讯员杨龙记者张志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超声医 
学研究室赵晓兰教授等人,应用无创伤性超声显像技术,对儿童川崎 
病进行了长达15年的多方位系列动态研究后,在川崎病早期诊断方面 
取得重要进展,该项成果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血管炎为中心的全身性 
脏器炎症,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现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并取代风湿热而成为儿童期重要的获得性心脏病。川崎病病因未明, 
其对皮肤黏膜损害为一过性,但对心血管的损害却为永久性、向心性 
损害,特别是冠状动脉炎可导致冠脉瘤、冠脉血栓及心肌梗死或残留 
冠脉狭窄形成缺血性心脏病。因而对川崎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成为防治 
的关键。 
  赵晓兰教授等人自1985年以来,应用无创伤性超声显像技术,对 
正常婴幼儿的冠脉显像和600余名川崎病患儿的冠脉损害、外周动脉 
损害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其他并发症进行深入研究,应用肺静脉血 
流多普勒频谱法和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等技术对患儿左心舒张功能、 
心脏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及心肌活力进行多方位探讨,经过长达15年 
的系统研究,全面揭示了川崎病冠脉及外周动脉病变的类型、部位、 
程度、范围、合并症及预后转归,首次在国内外提出川崎病冠脉损害 
分级诊断标准和非标准左心长轴切面为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的最佳诊 
断切面,并建立了儿童冠脉正常值、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正常值、 
肺静脉血流频谱正常值,从而为川崎病患儿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后 
转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此项成果目前已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该标 
准已在国内22个省市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