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WHO:暴露于紫外线要亲疏有度

    全球每天有约150万人因暴露于过量紫外线辐射(UVR)而患各种疾病,占全球患病总人数的0.1%,2000年全球共有6万人因此而过早死亡。2006年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以《太阳紫外线辐射所致人类疾病负担》为题的首份此领域的全球性评估报告。这份报告评估了太阳紫外线对人类多种疾病患病率和因此所致死亡率的影响,并阐述了多种确与暴露于过量UVR或紫外线照射不足有因果关系疾病的转归。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体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都在不断接受UVR的选择压力,在这种选择压力下,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依居住地UVR强度的差异进化出了不同肤色:低纬度居民的肤色较黑,而高纬度居民肤色较白。在过去的几百年间,随着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永不停息地向各地延伸,许多人一改以往居住地相对固定的习惯,开始向自己的祖先未曾居住过的地区移居,人们的肤色也已不再能完全适应新居住地的环境。比如低纬度地区的深色人种移居至高纬度地区后,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发生危险显著增加,而高纬度地区的白种人移居至低纬度地区后,黑色素瘤和其他皮肤肿瘤的发生危险也显著增加。

    过度暴露于UVR可致多种疾病

     紫外线是阳光中电磁辐射光谱的组成部分,依波长不同可分为UVA、UVB和UVC 3类。其中UVC可被大气中的臭氧完全吸收,即便有少量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表,也对人类的健康影响甚微。90%的UVB可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吸收,而UVA则可完全穿透大气层抵达地表。因此,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太阳UVR主要来自UVA和UVB(图1)。

     DNA的吸收光谱正好被包含在UVB的吸收光谱范围之内,DNA损伤正是紫外线致皮肤癌过程启动的关键因素。此外,太阳UVR还可对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局部或全身的影响,而其中局部影响就是指UVR可使细胞失去对异常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功能,这是UVR诱发皮肤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日光灼伤和皮肤癌等人们熟知的UVR相关疾病外,暴露于过量UVR还可导致多种疾病,下面一一阐述。

     皮肤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发病率通常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加,但并非在每个种族的人群中都能观察到这个规律,北欧国家人群中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是地中海国家人群的4~6倍。由于黑色素瘤的发病与间断接触强烈UVR密切相关,因此经常从高纬度地区到高UVR强度地区度假的白种人要格外小心。黑种人患黑色素瘤的几率是极低的,即便发生,疾病表现亦与因UVR过量导致的黑色素瘤大相径庭。

     鳞状细胞癌

     在深色人种中,鳞状细胞癌通常发生于有慢性炎症或有瘢痕形成的部位。其形成机制可能是因UVR作用于色素脱失殆尽的瘢痕组织所致,但许多无法接触阳光的部位也会发生鳞状细胞癌,因此上述关联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色人种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与他们所居住的纬度呈梯度相关。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是部分国家最常见的肿瘤,但在肤色较深的人群中并不常见,在深肤色人群中更是很罕见的。由于其常侵犯头颈部,因此会对患者的容貌产生较大影响。与鳞状细胞癌不同,黑人患者的基底细胞癌多与接受UVR有关。

     慢性日光损伤(日光性角化病)

     日光对皮肤造成的慢性损伤(或称光老化)作用包括因日光照射诱导的皮肤改变和机体内在原因(或称自然老化)联合作用的结果,光化的色素痣和日光性角化病是导致皮肤光老化的两大重要因素。有人认为,日光性角化病可进展为鳞状细胞癌,因为日光性角化病、原位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这几种病在临床上难以明确界定。

     日光灼伤

     日光灼伤无疑全部是因日光照射造成的,在被日光灼伤的人中,有约33%的人疼痛难当,有约3%的人皮肤会出现水泡。需要注意的是,日光灼伤在儿童中虽不常见,但一旦儿童被日光灼伤,通常会非常严重,甚至是致命的。

     皮质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总发病率在不同纬度地区并无差异,但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病率却呈现纬度梯度趋势,低纬度地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后果较为严重,可能导致失明。

     翼状胬肉

     有研究表明,室外活动时间长的儿童患该病的几率是以室内活动为主儿童的17倍,且随纬度的升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角膜及结膜肿瘤

     结膜和角膜的鳞状上皮癌是非常罕见的肿瘤,但随着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的增加,该肿瘤的发病率陡然升高,现在所有角膜及结膜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有66%为艾滋病(AIDS)患者。

     疱疹病毒的再次活化

     80%~90%的成年人体内已产生口唇部疱疹的致病病原体——1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在这些人中,约有1/3会因情绪波动、生病、日光照射和创伤等因素反复疱疹发作。

     除日光灼伤外,所有因暴露于过量UVR而导致的疾病均发生在成年之后,由此可知,从暴露于过量UVR发展至患与其相关的疾病之间需要相当长的潜伏期,在此期间如能及时改变生活习惯,许多相关疾病都是可以避免的。

    不暴露于UVR同样有损健康

     如前文所述,暴露于过量UVR可引发多种疾病,由此可见,人们如能将UVR暴露强度控制在与自体肤色相匹配的适量程度,许多疾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人们完全不能接触紫外线,所谓适量,是指人们要接触至少能保证机体产生足量维生素D的紫外线,以满足骨骼的生长需求。

     早有研究证实,人体内约80%~100%有活性的维生素D是在皮肤暴露于日光UVR后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的,适量接触UVR不仅有助于防治儿童佝偻病,还可预防成年人的骨软化症和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日光UVR除可对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产生局部影响外,还可诱发全身免疫应答的异常:UVR可抑制1型T辅助淋巴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对自体细胞的识别出现障碍,从而诱发自身免疫病。

     接触UVR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除可导致我们熟知的佝偻病、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外,还可导致: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多发性硬化

     ● 1型糖尿病

     ● 类风湿关节炎

     癌症:

     ● 前列腺癌

     ● 乳腺癌

     ● 结直肠癌

     ● 卵巢癌

     ● 霍奇金淋巴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心脑血管疾病:

     ● 高血压

     ● 急性卒中

     ● 冠心病

     代谢性疾病:

     ● 2型糖尿病

     精神及心理疾病:

     ● 季节性情感障碍

     ● 心理障碍

     ● 精神分裂症

     此外,妊娠妇女缺乏维生素D还会影响胎儿脑的发育,并可能导致其患先天性白内障。

    小 结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UVR暴露过度或不足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一方面可归咎于人们对UVR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还要归咎于全球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工业生产中排放入大气的氟氯化碳(CFC)破坏了平流层中可抵挡大部分有害紫外线的臭氧层,使能抵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大大增加。而在工业化城市,由于低层大气污染的日益加重,地面UVR强度被削弱了。总之,对紫外线的防护程度要因人而异,日常暴露于过量UVR的人要加强对紫外线的防护,而处于维生素D缺乏症高危状态的人则应避免过度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