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给小儿选退烧药 
  最近我从《退烧药使用不当,造成小儿肝损伤》一文中了解到, 
一些药物如扑热息痛,专家建议不要用在3岁以下小儿身上。到底什 
么药可以安全用于小儿退烧呢?很多基层医生都不了解,能否请专家 
予以解答。  ——广东东莞 黄医生 
 
  众所周知,药物是“双刃剑”。药物的安全性是个相对的概念,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概率事件。医生临床用药时要寻找效果与风险 
之间适当的平衡点,即尽可能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又使病人承受的 
用药风险降到最小程度。这就要求医生能正确判断病情和患者的身体 
状况,针对性地选用适宜的药物、适宜的剂量与给药途径,掌握好适 
宜的疗程。 
  退热药物的应用有其原则,不可盲目随意,见热就退,这样利少 
弊多。小儿退烧要选用经受过时间长久验证的老药,安全性大,效果 
确切。常用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卡巴匹林钙、安乃近、双 
氯芬酸等,均为上世纪50~70年代问世的老药,且全属非处方药物( 
OTC)。 
  对乙酰氨酚(扑热息痛)本品迄今仍为最常用的小儿退烧药,其 
退烧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而不良反应小,对胃肠刺激轻微,不影响血 
液凝固性,也无引发瑞氏(Reye)综合征(急性脑病合并以肝脏为主 
的内脏脂肪变性、病情凶险)之虞,故基本上代替了阿司匹林的退热 
地位。前文旨在提醒本品使用不当会伤肝,但只要注意勿超量应用或 
应用时间过长,本品还是很安全的。用于小儿退烧宜用栓剂塞肛,药 
物经直肠黏膜吸收较快,且2/3的药量可绕过肝脏而直接进入全身血 
液循环中,既减少了药物副作用又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口服 
药物,适宜剂型为混悬液或干混悬剂,幼儿可用混悬滴剂,疗程不宜 
超过3天。本品经肝代谢,代谢产物中有极少量的羟化物对肝细胞有 
毒性。幼儿肝脏解毒功能不全,应警惕会造成肝损害,故3足岁以下 
(或体重不满16公斤)的幼儿不用本品退热。 
  布洛芬也具有不良反应少、胃肠刺激轻的优点,对血象及肾功能 
的影响亦较小。退热作用强度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作用更为持久。 
适于儿童应用的剂型有混悬液、颗粒剂、糖浆、泡腾片、滴剂和栓剂。 
药物口服宜在餐后(可减轻胃肠反应),需要时每6~8小时可重复使 
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6个月以下婴儿慎用。 
  卡巴匹林钙(速克痛)系阿司匹林钙盐和尿素的络合物,特点是 
对胃肠刺激性很小,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同。制剂为颗粒剂(每包600 
毫克,相当于阿司匹林472毫克),在水中迅速溶解,水溶液无色无 
味,极适于孩子服用。应注意的是,正患流感或水痘的儿童禁用本品, 
因为有诱发瑞氏综合征的危险。 
  安乃近(诺瓦尔精)特点是退热作用强而且快,应用时要注意剂 
量勿过大,否则易出现大汗、胸闷、虚脱、血压骤降,可致死亡。此 
种危险多见于药物肌注时,且肌注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发展 
为无菌性坏死,故本品肌注应列为禁忌,有些国家已停止使用。适于 
小儿的给药法为滴鼻法,即以10%~20%的溶液滴鼻,婴儿每侧1~2 
滴,两岁以上每侧2~3滴,视需要可每2~3小时滴1次。此法应用已4 
0余年,证明其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应用方便,尤适于家庭医疗。 
  双氯芬酸(扶他林、英太青)本品特点为药效强、安全性大、不 
良反应少。胃肠安全性与布洛芬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本品疗效 
少有个体差异,口服吸收迅速,排泄快,体内无蓄积。幼儿适宜应用 
双氯芬酸钾栓剂(凯扶兰)。 
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庄庆平 2006.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