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多动症有了疗效预测模型 
 健康报讯(记者王雪飞)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大六院)一 
项历时20年的研究表明,五羟色胺1B受体基因的过度传递与注意缺陷 
型儿童多动症有关,色氨酸羟化酶基因多态性或单体型的传递减少与 
共患学习困难的儿童多动症有关。 
  儿童多动症的正规名称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其患病率在学龄儿童精神障碍中居首位。我国70%的患儿症状持续至 
青少年,30%可持续终生。北大六院王玉风教授等采用大样本(ADHD 
核心家系420个,散发病例800例),通过详细划分疾病表型、展开多 
基因检测的方法,提出色氨酸羟化酶基因A/G单体型在共患学习困难 
的ADHD家系中传递减少,而五羟色胺1B受体基因则在注意缺陷型家系 
中过度传递。 
  研究者将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应用于药物治疗领域,首先报告基 
因多态性与哌甲酯(目前治疗ADHD的主要药物)的疗效有关,并据此 
建立了疗效预测模型。他们发现:基因型为G/G或G/A的患者治疗有效 
率约84%;具有A/A基因型患者治疗无效的风险增加约7倍,约58%治 
疗无效。该研究在《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等国际专业权威 
杂志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