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治疗意识缺乏导致不良后果
首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出台
健康报讯(记者闫丽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
合制订的中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12月10日发布。中华
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教授指出,要控制我国乙肝高流行状
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乙肝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同时,正确的
治疗理念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对广大医务人员和慢性乙肝病人十分重
要。
调查显示,45%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诊治乙肝应该遵循的标准,仅
有19%的慢性乙肝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正确的抗病毒治疗。专家指出,
医务人员规范治疗意识的缺乏已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例
如,按照防治指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如果其肝功能持续正
常,肝脏组织学无明显病变,一般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是在我
国临床中,不少携带者接受了或正在接受着这样或那样的治疗。还有,
仍有不少临床医生认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无需治疗。但在防治
指南中明确规定:如HBeAg阴性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液中仍可以查到乙
肝病毒,且肝功能不正常,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必须进行治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告诉记者,对于临
床医生来说,防治指南强调以下重点:其一,认清疾病——病毒载量
决定疾病进程,治疗核心就是抑制病毒复制;其二,找对病人——病
毒水平高、转氨酶高的病人需要持续抗病毒治疗,非活动性病毒携带
者和病毒水平高但转氨酶不高的病人,须密切观察;其三,选对药物
——干扰素类药物和核苷(酸)类似物药物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
状况选用;其四,掌握正确疗程,坚持个性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