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苦的记忆可“删除” 
记忆形成机制新解读发表在顶级刊物《神经元》上 
 健康报讯(记者胡德荣)人的大脑中有段痛苦的记忆,能不能“忘 
掉”或“删除”?由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卓敏、李葆明教授和 
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姜奉钧教授等完成的研究结果,认为是可能的。该 
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国际神经科学顶级刊物《神经元》(Neur 
on)杂志上。 
  据介绍,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记忆如何储存的。在学术 
界,过去人们长期认为大脑杏仁核是恐惧记忆建立的神经中枢。此次 
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如果把小鼠在一个特定的铁笼中电击几次后, 
小鼠会记住这个恐怖的时刻,当它再重新回到这个铁笼时,即使没有 
电击,它也会惊惶失措地缩在铁笼的一角。而如果把小鼠前扣带皮层 
神经元的NR2B受体的合成降低,或通过药理学手段把前扣带皮层神经 
元的NR2B受体的活性阻断,小鼠会完全忘记在铁笼中的电击经验,不 
能形成恐惧记忆,而且对曾经遭受过电击的实验环境一点也不感到害 
怕。但当药效过去后,小鼠又会回忆起在铁笼中的可怕经历,蜷缩在 
铁笼的角落里。该研究结果首次发现并证实它与杏仁核以外的具体的 
神经元有关系。另外,所发现的前扣带皮层神经元的NR2B受体对恐怖 
记忆形成的作用,不仅对进一步了解记忆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 
且也为防治“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提供了新途径,甚至可以对抑郁症 
患者实施“删除疗法”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