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新药 更有效控制病毒
香港
【明报专讯】香港大学最新研究显示,新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比传统口服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可更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速度,亦大大减低病人患上肝癌的机会,其中3%接受新药的病人更接近完全康复。
患肝癌机会低九成
港大的研究有15个国家、共814名乙型肝炎病人参与,当中87%为亚洲人。研究将病人分为3组,其中一组注射新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另一组则服用拉米夫定,最后一组则同时接受两种药物。三组病人均接受48周疗程。
结果发现,在疗程完结后的24周,注射新药的一组中,32%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发生血清转换,代表乙肝病毒已受控制,其患上肝癌的机会亦较没有血清换的患者减低九成。而服用拉米夫定的一组只得19%患者发生血清转换。服用新药的3%患者更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转换,接近完全康复。
48周疗程 4.8万元
负责研究的港大医学院内科学系副教授廖家杰表示,口服的拉米夫定不能达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转换,而且亦较难停药,八成病人在5年内会产生抗药性。服用新药则比较稳定,耐药性亦较佳,对年轻病人比较适合。
接受新疗法的病人每星期需接受一次注射,48星期的疗程要4.8万元,平均每周1000元﹔而服用拉米夫定的病人每星期则要600至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