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酒脸红者为何对硝酸甘油不敏感 
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差异之因 
  健康报讯(记者罗刚杨秋兰胡德荣)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治疗心绞痛 
的疗效不佳,与不胜酒力的人畅饮后出现的“脸红综合征”,这两个 
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在遗传学家看来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始作俑者。日 
前在上海举行的美洲华人遗传学会——复旦2005基因组医学国际研讨 
会上,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金力教授与卢大儒教授等报告说, 
他们已经通过研究揭示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他们在对心绞痛患者的遗传学研究中发现,线粒体乙醛脱氢酶( 
ALDH2)的脱氢酶活性,能够对人体内乙醛的氧化起主要作用(与体 
内代谢酒精的能力直接相关),而其酯酶活性则在硝酸甘油的体内生 
物转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从而能够代谢硝酸甘油。 
  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有关基因的多态性能够影响硝酸甘油的生物 
转化,进而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对硝酸甘油治疗无效,这有助于解释为 
何在临床上心绞痛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 
有意思的是,E487K基因多态也同样使体内酒精代谢受到影响,这部 
分人就会因不胜酒力而出现“脸红综合征”的情况。 
  卢大儒教授指出,尽管ALDH2的基因多态性在硝酸甘油治疗效果 
上具有重要意义,但研究表明这并非是产生个体差异的惟一原因,但 
在临床上至少可以初步推断,对于那些不胜酒力心绞痛患者,其对硝 
酸甘油的治疗敏感性也不会太好,在治疗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