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与治疗进展
最近,Ramos-Casds等对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和治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SS是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特别是唾液腺和泪腺,临床表现为口干和眼干。(Ann
Rheum Dis 2005,64∶347)
临床改变
SS病理特征表现是外分泌腺内有灶状样淋巴细胞浸润,这种病理变化可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外分泌腺病)发展为各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近5年的研究显示,SS的全身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 血管疾病
皮肤血管炎者占10%(冷球蛋白血症、紫癜及光过敏等),主要表现为小、中血管炎,血管炎提示SS在进展期。
雷诺现象是SS最常见的血管病变(13%),雷诺现象可以是SS最初的表现,也可能是系统性硬皮病的表现。抗着丝点抗体为必查项目,特别是在抗核抗体(ANA)高滴度阳性,同时抗Ro/La抗体阴性时,提示SS可能伴随系统性硬皮病,而不是系统性硬皮病继发SS。
2. 呼吸系统病变
呼吸系统主要病变在支气管和细支气管(30%~50%),并非是间质病变。1/3的SS患者有下肺气体滞留,小气道疾病造成通气功能障碍。约50%的SS患者CT扫描有大小气道病变。
3. 肾脏病变
SS的肾脏问题常被认为是肾小管病变,但近期研究表明,肾小球肾炎发病率也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对27例原发性SS(pSS)病人行肾脏病理学检查,15例为肾小管间质肾炎,11例为肾小球肾炎(44%),1例是两种病变并存。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膜增殖性病变。
4. 神经系统病变
评价SS的神经系统改变比较复杂,因包括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两方面,同时老年SS常合并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病及多发梗死性痴呆等。
现已认识到单纯感觉神经病也是SS的特征性表现,其中脊神经和三叉神经病变更为显著。临床表现有3种形式,不超过1个月的亚临床表现占7%;初发症状为无痛性表现持续数年,后期进展加速占20%;慢性隐匿性发病占73%。
SS还可出现自主性神经病表现,包括间质性类膀胱炎,自主性神经病性心血管异常等。连续对一组SS患者作心血管试验,反应不正常者高达69%,有严重自主神经性心血管病者高达87.5%。
5. 肌炎
SS常伴有亚临床性肌炎,而不是其他类型的肌病。30%患者有肌肉疼痛,疼痛可因非炎症性的纤维肌痛和肌炎引起。研究显示,36例SS患者中的26例(72%)通过肌肉病理学检查证明有肌炎。在没有肌炎症状的SS患者中,近50%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肌炎改变,说明肌肉病理学检查与临床表现没有相关性。
6. 听力受损
1997年就已有关于听力丧失的报道,主要表现为听觉减退。140例pSS患者中的38例(27%)有听觉丧失,这些表现可能与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及抗Ro/La抗体有关。
7. 血液系统病变
在一组400例pSS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血细胞减少者占33%,血沉增快者占22%,高球蛋白血症占22%。淋巴瘤一直被认为是SS的并发症,在2311例SS患者中,发展淋巴瘤者98例(4%)。一项前瞩性研究显示,103例SS患者中,5年内出现7例(7%)淋巴瘤。
在近期的欧洲多中心研究中,研究者随访了9个中心33例SS伴有淋巴瘤的患者,淋巴瘤的特点在这些患者身上被很好地刻画,如淋巴结病、皮肤血管炎、外周神经病、发热和贫血等病状比不伴有淋巴瘤的SS患者更常见。在这些淋巴瘤中,占49%的B细胞淋巴瘤主要位于淋巴结的边缘区,可同时伴有明显的淋巴结外损害(占边缘区型的79%),主要侵犯唾液腺(55%)。伴B细胞淋巴瘤的SS患者存活率明显降低。
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近5年的大量研究使人们对pSS的预后有了更多的认识。尽管SS不是完全的良性病变过程,但pSS的病情进展非常缓慢,在不伴有淋巴瘤时,不会造成外分泌腺急进性破坏和功能丧失。一旦出现淋巴瘤和外分泌腺体以外的临床表现,预后就会很差。
研究显示,有明显上皮周围损害(如间质性肾炎、肝或肺疾病),同时伴有上皮外损害(如肾小球肾炎、多发性神经病、紫癜和血管炎)的慢性SS,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会明显上升。冷球蛋白血症在以上病变中产生作用,特别是对上皮外表现的出现起重要作用。研究还表明,腺体以外的全身性损害与抗Ro/La抗体之间有密切相关性,提示pSS处于非常活动期。
新的治疗手段
目前仍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能阻止SS进展。采用人工泪液或口腔喷雾剂的局部治疗效果也有限,全身性病变需积极处理。最新研究建议,毒蕈碱激动剂可用于局部干燥症状的治疗,生物制剂可用于全身表现的治疗。
1. 毒蕈碱激动剂
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和西维美林(cevimeline)治疗SS的干燥症状有明显效果。它们刺激腺体的M1和M3受体,增加腺体分泌。毛果芸香碱用量在10~20mg/日(5mg,qid)之间,剂量可再加大。一项12周的随机临床研究显示,该药能明显缓解干燥症状,患者耐受性好,没有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
西维美林是胆碱能制剂,美国的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显示,30 mg/8h的治疗,能明显减轻干燥症状,改善泪液与唾液的流率。
2. 生物制剂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是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抗,研究结果各不一样。在一项纳入16例pSS患者的单中心开放式研究中,患者分别在0周、第2周和第6周接受治疗,注射量为3
mg/kg,随访期为1年。患者全身和局部症状均显著缓解。不良作用轻微,1例出现皮诊、发热和关节痛,2例发展至感染性疾病(肠炎和扁桃体炎)。虽然症状改善,但血沉和IgG没有变化。
一项纳入103例pSS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明确显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pSS无明显疗效。其结论是抗TNF制剂对特殊的、严重的、顽固性的腺体外的全身治疗有一定作用,因研究资料少,不作为第一线的治疗pSS的首选药物。
研究者对干扰素α(IFN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进行了研究。一项纳入497例pSS患者的IFNαⅢ期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经口腔黏膜途径的IFNα(3次/日,每次150
IU)治疗不能显著提高唾液腺分泌量,但干燥症状有所改善。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抗CD20单抗,该单抗是在1977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和非肿瘤性自身免疫病的第一个单克隆抗体。CD20是B细胞的一个特异性标记,前B细胞高表达CD20,随后被活化成熟的B细胞。目前认为该制剂在治疗与淋巴瘤相关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3. 其他治疗
目前,正在对糖皮质激素及抗疟药治疗SS做重新评价。有研究显示,20例SS患者接受泼尼松治疗后,血清IgG、抗Ro/La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明显下降,部分血清IgA、IgM水平也下降。
羟氯喹对治疗SS的关节痛、肌肉痛和虚弱有效。双氯去氧腺苷、阿糖腺苷、奥曲肽、叠氮胸苷和硫唑嘌呤在研究治疗中都显示有一定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