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马尔堡病毒得到控制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 2005年04月29日

  世界卫生组织23日称,正在非洲国家安哥拉肆虐的马尔堡出血热已经开始得到控制。自今年3月以来,马尔堡出血热已感染了266人,其中244人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世卫组织发布报告说,现在安哥拉的感染人数已从平均每周35人,降到了平均每周15人。“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并不意味着马尔堡出血热已经结束,”世卫组织驻安哥拉代表法图马塔·迪阿洛说。

  马尔堡出血热是一种恶性病毒传染病,伴有严重的出血表现。病人会突然发热、头痛、全身疲乏、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咽痛、咳嗽、胸痛。最初的症状很像流感,随后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全身皮疹,最后出现口鼻出血、尿血、阴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患者通常在感染后3—7天内死亡。

  马尔堡出血热跟埃博拉病毒类似,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唾液、呕吐物和大便等传染,马尔堡出血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不过采取相对简单的隔离措施就可以预防。

  安哥拉的马尔堡出血热之所以严重蔓延,有很多原因。比如首个病例确诊的延误,当地医院有限的治疗能力以及一些旧的下葬习惯,包括亲吻亲人的尸体等。不过,医疗小组已经对当地居民讲解了这种通过体液传播病毒的基本知识,并让他们了解隔离病人的必要,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效果。

  据军事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曹务春教授介绍,马尔堡出血热的病原体为马尔堡病毒。1967年,德国马尔堡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接触了来自非洲带病毒的绿猴,感染了这种病毒。该病毒此次发作,可能也是因为有安哥拉人接触了野生动物。

  为防止马尔堡出血热传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在公告中指出,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对来自安哥拉人员的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医学巡查等工作。前往安哥拉的中国人员应避免接触灵长类动物,避免与可疑病人接触,旅行中或回国后一旦发现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并详述旅行史,以便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