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胰腺外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胰腺外科与腹腔内其他脏器的外科治疗相比,起步确实较晚,发展也相对滞后,这可能是缘于胰腺在解剖上深在腹膜后,生理上同时具有内、外两种分泌功能,造成胰腺疾病的诊断困难和疗效差引起的。在胰腺疾病中,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胰腺癌,其他还包括慢性胰腺炎、胰腺内分泌肿瘤等。

     SAP发病凶险,死亡率高达90%~95%。直至上世纪60年代后期,Watts等采用外科全胰切除术治愈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报告面世后,治疗方针逐步扭转,转由外科治疗,使SAP死亡率下降到30%左右。正当认为只有依靠手术愈早愈彻底地清除坏死组织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时,人们发现,胰腺坏死感染才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坏死未感染者,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一旦手术,反而增加感染机会,造成死亡。由此孕育出“个体化治疗”的观点,即以“感染与否”作为手术指征,使疗效进一步提高到80%左右。在深入研究中,发现尚有少数SAP病人早期72小时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疾病发展迅速,非手术治疗不能阻止其发展,病人不到感染期即迅速死亡,早期死亡率高达85%,称之为暴发性胰腺炎。针对这类病人,应早期手术引流,才能挽救生命。迄今为止,我们只在SAP的临床上做了一些摸索病程发展规律的工作,真正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治疗的研究还很少。深入研究SAP的机制需要临床各科以及基础学科共同努力,并借助高科技、交叉学科发展的力量,相信在21世纪,一定会有突破性进展。

     胰腺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非常高,根治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迄今为止还是疗效极不满意的疾病。我国对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已经比较普遍,而且已开始建立专业队伍,并显示出优势。近两年来,大多数医师通过实践已认识到,切除范围不是要盲目扩大,而是要合理,要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因而,需要制订胰腺癌治疗指南。这表明,我国的胰腺外科工作者已走向成熟。但另一方面,胰腺癌的疗效没有明显改善,病人5年生存率仍在20%以下。原因是绝大多数病人在手术时已属进展期,手术技术上的改进只能提高切除率,降低死亡率,要提高远期疗效一定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单靠外科医师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多学科合作,临床与基础联合,特别是在早期诊断上,还需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胰腺外科有坎坷的过去,很兴旺的现在,以及仍很艰难的未来。只要我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走科技联合的道路,借助交叉学科,新的胰腺外科必将在21世纪诞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     张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