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凶险的猝死型胰腺炎 
  我是一位在读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时,曾遇到一位猝死患者,病 
史如下:猝死者男,25岁,拖拉机站机手,平素体健。死前夜间为村 
民耕地,主人送夜餐颇丰。翌晨回宿舍睡觉(宿舍无人,发病情况不 
详),中午,同宿舍者叫其起床吃午饭,方发现其双腿屈曲垂地,仰 
卧死于床上。经法医鉴定,排除他杀和自杀,尸检病理诊断为猝死型 
胰腺炎。我查阅教科书并无此病记载。请问,啥是猝死型胰腺炎?其 
发病机理和猝死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刘哲生 
 
  猝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胰腺急 
性出血和(或)急性坏死时,猝死是其临床特点,诊断常由尸检方能 
证实。本病病情及预后极端严重,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严重的急症之 
一。 
  猝死型胰腺炎以往较少见,对其研究和认识不够,故一些教科书 
中未将此病列入。近年来此病时有发生,对其本质的认识也有所加深。 
我院总结了经尸检确诊的74名猝死患者,病因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 
46名,占62.1%;神经系统疾病17名,占23%;消化系统疾病8名, 
占10.8%,其中6名为猝死型胰腺炎;呼吸系统疾病3名,占4.1%。 
可见,猝死型胰腺炎在猝死者中并不罕见。 
  本病的发病机理和猝死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综合因素 
有密切关系:(1)休克。据文献报道,导致休克的原因是,出血坏 
死的胰腺,能释放出使小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物质—— 
缓激肽(Bradykinin)、组织胺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缓激肽是一种 
调节小血管口径的激素,可使全身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体液渗出,血容量减少。组织胺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 
也具有上述作用。由于以上原因,大量体液渗入腹腔。蛋白质也随之 
丢失,结果血液浓缩,血小板和红、白细胞呈小块状聚集,血栓形成, 
致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血液静脉回流 
锐减和心输出量降低,再加上小血管扩张造成的血压下降,于是产生 
休克,引发猝死。(2)肺栓塞。如上所述,胰腺出血坏死后常常发 
生血栓,如血栓发生在肺血管内,就能引起右心衰竭,可产生心源性 
休克,甚至猝死。(3)急性心肌梗死。如血栓发生在冠状动脉内, 
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另外,血栓梗塞所致的冠脉供血不足造 
成的心肌缺血,也可导致或加重心源性休克。(4)急性充血性心衰 
和肺水肿。动物实验证实,胰腺出血坏死时,还能产生一种多肽物质 
(即心肌抑制因子)。这种物质能抑制心肌的收缩功能,从而可引起 
急性充血性心衰和肺水肿,是促发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5)呼吸 
窘迫综合征。有人报告,在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胰 
卵磷脂酶升高。此酶可作用于肺泡表面上的活性物质(磷脂二棕榈醛 
卵磷脂),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降低,而肺泡张力增高,因而出 
现呼吸窘迫症状。呼吸窘迫可加速死亡过程。(6)急性肾衰。动物 
实验得知,胰腺急性出血坏死时产生的一些活性物质,还可直接损害 
肾脏,引起肾小球坏死和肾小管上皮变性,从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是造成猝死的重要附加因素。(7)心律紊乱。文献报道,坏死胰腺 
释放的毒性物质,可使冠状动脉强烈痉挛,从而诱发多种类型的严重 
心律紊乱,如发生室颤可致猝死。(8)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这是由于酸中毒、局部血栓形成和肺部广泛栓塞所致,是猝死的重要 
综合因素之一。 
  目前,因猝死型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尚未彻底阐明,故预防有一定 
困难。但如能避免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诱因,如酗酒和过食高脂食 
物,并能彻底驱除肠道蛔虫和及时治疗胆石症等胆系疾病,无疑对预 
防本病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关于本病的抢救,目前尚未能很好解决,主要原因是死亡太快( 
有的是即刻死亡),来不及进行抢救。如本病能及时发现和确诊,且 
病程稍长(即有抢救时间),则可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抢救措 
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抗休克,纠正急性心衰、急性肾衰和心律紊 
乱,以及治疗肺水肿和呼吸困难等。 
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张禹 2005.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