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共同关注——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难题及对策
随着全球艾滋病流行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艾滋病已成为我国严
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中,
我们面临着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严守医密是医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出
现症状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这期间感染者外表与常人无异,却
能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他人,传染途径又主要是最为隐密的性接触,
因此,有必要公开感染者的诊断结果,以免感染他人。然而这会使他
们遭受歧视和打击,无异在精神上宣判其死刑。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经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往往请求不要告诉其配偶和家人。
而作为配偶,有权知道对方的真实病情,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并有
对夫妻关系作出选择决定的权利。帮助隐瞒真实结果,对另一方是不
公平、不道德的。而以实相告,则可能损害其家庭,甚至导致患者报
复社会。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保护其健康的配偶?
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否结婚的规定,但有要求感染者
将自己的情况告之对方的法规要求。曾有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要与
一位健康的女青年结婚,笔者要求他将自己的情况告之对方,但他说,
那样婚就结不成了,谁要破坏他结婚,就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显
然,医务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无法对他进行家庭管理和保健指导。
结果这些人将成为艾滋病病毒的重要传染源。这不仅涉及伦理道德问
题,还涉及法律问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着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
歧视,有些医院把求治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推出门外,拒绝为其治
疗。这些人只能寻求江湖游医甚至自我“治疗”,不仅损害自己,还
将大大增加扩散的可能。
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笔者以为,首先,要帮助群众、艾滋病患者
与病毒感染者以及各级领导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如缺乏艾滋病知识
而歧视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不重视艾滋
病的防治工作等。其中最关键的是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要充
分看到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形势严峻;艾滋病具有隐蔽
性、致死性、易播性,增加了防治的艰巨性、长期性。对艾滋病的防
治工作务必求得全社会的共识,使全社会共同参与才会有效。
其次,要完善法律和道德规范。艾滋病具有明显的生物—心理—
社会性质。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致病和治病的作
用,而这在艾滋病的防治上作用更为突出,因为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
播,是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中介,并产生严重的心理、社会结果。因
此,建立、完善防治艾滋病的法律和道德规范,逐步使之成为全社会
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十分迫切。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关于防治艾滋病的
专门法律,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系统完善的防治艾滋病的道德规
范(包括有利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互助原则等)。这一问题
应该尽快解决。
第三,由政府组织协调卫生、教育、司法、公安、财政、宣传、
旅游等有关部门,立即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各级政府要有领导分
工主管,切实负责;教育、宣传部门要开展对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
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向公民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艾滋病患
者和病毒感染者以正确态度对待疾病,保护他人健康;卫生行政部门
要落实治疗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医院,落实当前防治艾滋病的
主要措施———发放使用安全套;执法部门要依法保障医务人员的人
身安全;财政部门要提供防治艾滋病的必要经费并防止滥用;政府及
有关部门要从工作、生活上关心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
昆明医学院王世一冯忠堂程传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