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梗塞新疗法  尿激酶溶栓+亚低温
  健康报讯(记者衣晓峰)一位45岁的男病人,发生急性脑梗塞半小 
时即被迅速送往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救治。患者入 
院时患侧肢体肌力零级,伴有同侧面瘫、舌瘫、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改变。经给予溶栓并用亚低温治疗20天,其偏瘫症状明显改善。3个 
月后随访时,这位男士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5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因此, 
越来越多的神经内科医师把脑卒中的治疗作为首要研究课题。哈医大 
脑血管病研究所曾利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系统测量脑梗塞体积,研 
究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温治疗对缺血 
后再灌注损伤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地减少脑梗塞体积。 
  针对溶栓后的再灌注损伤,王文忠医生在导师王德生教授指导下, 
采用哈医大和哈工大共同研制的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对 
急性脑梗塞尿激酶溶栓后的病例进行治疗,并分别采用1∶1对照的方 
法,对发病3小时和3~6小时的39例患者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 
两低温组在治疗后3小时、24小时、7天、1个月、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 
失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在1个月、3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 
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病3小时内给予治疗的低温组明显高于发病3~6 
小时给予治疗的低温组。而局部亚低温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及 
鼻咽温均无明显变化。这就说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的同时,配合局 
部亚低温脑保护手段,是急性脑梗塞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与溶栓治 
疗相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