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小切口不等于微创手术
 中国工程院研讨微创外科新概念 
 健康报讯(记者张荔子)“微创”一直是外科学追求的境界。但什 
么才是微创外科?出现于上世纪末的“微创”概念,在新世纪将有什 
么新作为?10月13~16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主办了2001年工程科技 
论坛———“微创外科新概念”学术研讨会,对该领域进行了高层次 
的研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教授报告认为,凡是能减少组织的手术损 
伤、有利于机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措施都应属于微创外科的范围,包括 
腔镜外科、内镜外科、介入放射外科、定向引导外科、远程医学,甚 
至还应包括显微外科和基因治疗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腹腔镜为 
代表的微创外科是外科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外 
科有了一条绿色通道,医生只需通过几个小孔放入微型摄像机和手术 
器械就可以施行手术,由于切口小、疼痛轻、康复快、瘢痕少而深受 
医患双方的欢迎。在随后的岁月中,各种内镜外科、介入影像外科等 
微创技术迅速在腹部、胸部、头颈部、心血管外科、妇科、关节等很 
多领域发展起来。 
  尽管如此,整个外科仍有相当多的手术不能在小切口下实施。会 
上有专家谈到,即使切口变小了,在病人体腔内操作带来的创伤仍不 
能忽视。例如,我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有10年,目前95%的胆石 
胆囊切除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实施。中华外科学会1998年对全国222 
个医院1429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分析,并发症发生率为0.71%, 
胆管损伤率为0,19%,死亡率为0.02%。总并发症率较开腹手术低, 
但严重并发症率却高于开腹手术。一些大血管伤、肠穿孔等严重并发 
症只见于腹腔镜手术。会上黎介寿院士专题介绍了腹腔镜手术对生理 
功能的影响,例如术前注入腹腔中气体有可能导致酸血症及各循环系 
统、呼吸系统的障碍。盛志勇院士介绍了对全身炎症和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的研究,王正国院士介绍了创伤与修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黄志强院士认为,单纯的小切口外科并不等于微创外科。20世纪 
中期以后外科已无禁区,但创伤给人体造成的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而治疗的效果往往不与创伤大小成正比,因为外伤必致内伤,只有内 
外统一才是整体治疗的基础。21世纪外科微创化的新概念应是促进外 
科、创伤、感染整体效应的微创化。来自全国的专家还专题讨论了医 
用机器人在微创领域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