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禁止药店卖堕胎药
医生称关键怕滥用
近日,武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要求各地零销药店停止销售“米非司酮片”。 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在通知中这样表达禁销的理由:“‘米非司酮片’具有抗早孕、抗着床的作用,俗称‘堕胎药’。该药必须在具备急诊、刮宫手术和输液、输血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经研究决定,无论有无医师处方,零售药店均不得销售‘米非司酮片’。” 记者暗访 禁销药还在销 昨日记者在三镇暗访,发现一般大药店都已将“米非司酮”撤柜,而少量小药店还在销售。 昨日早晨,记者在循礼门丽珠药房购买“米非司酮”,店员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处方药,要到医院去开。江汉北路上的中联大药房、双诚大药房、同丰泰药店、“天缘”性保健品商店的店员也是众口一词地说没有。但在紧挨着他们的“情侣”性保健品商店,店老板不假思索地从桌子下摸出了“堕胎药”,一种标称为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的“米非司酮片”,每粒含米非司酮100毫克。另一种散装的也写着“米非司酮片”,标称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店老板每粒要价80元。 在江汉路步行街的普安大药房,店员说有“米非司酮”,拿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息隐”。店员问笔者买这干什么,笔者说是做药物流产,店员说这是避孕用的,用来堕胎剂量不够,起码要吃3片才有效果。他还说,现在一般药店都没有这种药了,如果要吃的话,最好先问一问医生,不然吃了之后可能会大出血。在惠济路致祥大药房,面对记者的提问,一店员先是说有卖的,正在拿的时候看到同事使眼色,马上改口说没有了。 昨日记者在互联网上发现,湖北某制药公司的网页上,还在出售米非司酮类药品“ 息隐”。 据武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处副处长李永进介绍,9月30日接到国家药监局的通知后,他们在第二天以检查节日药品市场的方式,将通知内容紧急传达给了 14个大型药品连锁店的总店,同时也绕市区一圈,将通知内容告知路边的零售小药店。文字通知已于昨日下发。 医师评药 好药真的很好 抗早孕药“米非司酮”最早是法国人作为避孕药而研究开发的,研制成功后,它成了最好的药物流产药。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选了10个试验点进行试验观察,同济医院是中国国内的两个试验点之一。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中国医生找到了中国人最佳的剂量和使用方式。1992年底,有关机构曾在武汉召开过推广会,对医生进行先期培训。 目前国内有3家定点制药厂生产,“米非司酮”的国产化不仅让广大妇女在中止妊娠时多了一项安全性高,痛苦小的方法,也一下子使该药的价格降了三分之二,使低收入的人也能用得起。 “药是好药。”同济医院朱桂金教授昨天评价“米非司酮”时用了这4个字。她在 1990年参与了对这个项目的研究,也是1992年年底推广会的主讲人。 朱教授介绍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选择了停经37天、42天、56天的自愿中止妊娠的妇女进行用药观察,发现完全流产率达到了87.1%。 用“米非司酮”中止妊娠的好处在于,它能使妇女流产就像来了一次月经一样简单。与传统的人工流产相比,具有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药物流产也被人们称之为“无痛流产”。 像任何治疗手段一样,“米非司酮”也具有局限性,只能抗早孕,出血多,出血时间长是它的致命弱点。朱教授说,影响“米非司酮”安全使用的因素很多,必须有医生的帮助才行。 记者曾参加过1992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米非司酮”推广和医生培训会议,当时的主讲人朱桂金教授曾讲出她心中的两大担心,一是担心因“米非司酮”的方便和痛苦小,将它当成了避孕药,从而忽视避孕,因为是药三分毒,“米非司酮”也不例外;二是“米非司酮”的滥用。 厂家叫屈 药商就是药商 朱教授的担心在几年后终于变成了可怕的现实。 记者昨日采访同济医院妇产科和湖北省中医院妇产科时了解到,因自行使用“米非司酮”不当造成流产不全而需清宫者达到了30-40%,这也就是说,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使用“米非司酮”时,完全流产率与朱桂金教授他们试验时相比,降低了15- 20%。 妇产医生们注意到,自行在家使用“米非司酮”的主流人群多是未婚先孕的女性,由于羞于告人,她们大多自己到药店买来“米非司酮”服用,适应症、禁忌症她们是不会去考虑的。 万松园一女子,自行在家服用“米非司酮”后,出血不止,家人将她送到一站路之隔的同济医院时,医生连她的血压都测不到了。 一名19岁的少女怀孕后,自“米非司酮”服用,两周后仍在出血,盆腔也有炎症,住院后,医生用大剂量的抗生素为她做了清宫手术。第二年,这名女孩又因宫外孕入院治疗。 “‘米非司酮’太容易得到了!”这是每天与病人打交道的妇产科医生们的感叹。她们说,我们可以医治求治者身体的疾病,却对导致她们生病的原因无能为力。 记者在市药监局看到了一份“米非司酮”的临床报告,报告明确规定,在第三天服最后一次药后,要“留医观察”,而具备留医观察条件是的,只有那些达到一定规模的大医院。那么,不具备留医条件的药店又是怎样卖起“米非司酮”的呢? 记者昨天电话采访了国内3家生产“米非司酮”厂家中的两家。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销售部和浙江仙居制药厂销售部的负责人都叫屈:“我们在给各地经销商供货时,都强调只能销往医院。”据他们介绍,在1993年开始生产后的一段时期,销售渠道确实控制得比较好,而几年后,由于药品市场较为混乱,一些销经商为了赚取更大的差价,开始将“米非司酮”销往药店。 据了解,在如同济、省中医院这样的正规的医院,一套抗早孕药(6粒米非司酮片,3粒配伍的前列素片)是46元,而在一些药店,一粒米非司酮片要价80元,这样的利润让人眼红。 RU486(米非司酮)为解决人口爆炸而生 RU486是一颗充满争议的药丸,它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解决第三世界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种种悲剧。 RU486是生殖内分泌学上一个重大发明。在60年代,法国科学家博琉参加世界卫生组织会议时,看见全球人口问题的严重,而一趟加尔各答之旅就是他自己亲身体验人口统计数字的真实。 他记下他所看到的,“我走上往加尔各答火车站前的桥,被往前冲的人潮推挤,乞丐沿着铁轨站立,每一个人都企图争取过客的同情。有一个女人把小孩的尸体举到我面前说:‘摸摸他,你会发现他是死的。’她恳求说:‘你看看吧!请给我钱。 ’” 他下决心要找出解决这种苦难的方法,他投身避孕研究──一个药厂不愿意投资,各大学实验室也很少有人在做的领域。 此后,博琉埋首实验室20年,专心研究和怀孕有关的黄体酮。 1980年,法国药厂为了开发更强效的类固醇,博琉参与合成一系列糖皮质固醇拮抗剂,意外发现其中一个化合物在动物实验时,同时有终止怀孕的效果,就这样, RU486来到世界。 武汉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