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可防可治
  健康报讯(记者王雪飞)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也有风险,严重的甚至 
会发生死亡,但只要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就能有效化解 
危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近日向国内外同行 
报告了上述体会。他们对近20年开展的2496例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病例 
进行了科学总结和分析,并针对10余种严重并发症一一提出了详尽的 
预防和处理方案,让广大同行受益匪浅。 
  近20年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它已 
与心内、心外构成同等重要的三大心血管病治疗技术。然而,若适应 
证选择不当、操作技术欠佳或介入治疗经验不足,尤其是在新介入治 
疗方法开展初期,极易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该院放射科自19 
82年8月至2001年6月共施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心病介入治疗和血 
管病介入治疗等2496例,共发生严重并发症41例,死亡2名。并发症 
主要有急性心包填塞、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股动静脉瘘以及冠状动 
脉空气栓塞、支架脱载等10余种。 
  研究人员根据经验提出了详尽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如对“急性心 
包填塞”,在预防方面,强调穿刺定位要准确,操作轻柔,待穿刺针 
确实进入左心房后再送入套管及扩张管。在观察血压、心率、心搏动 
及患者一般情况无异常后方可推注肝素入体内。一旦发生急性心包填 
塞,切勿推注肝素,应酌情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并吸氧;若只有少量心 
包积液,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可行保守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则应立 
即行心包穿刺;若发现扩张管已穿破心包腔,切忌退管,应尽快争取 
外科手术处理。又如“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研究人员告诫说,首 
次扩张球囊直径不宜过大,尤其对瓣膜严重狭窄、钙化及施行过二尖 
瓣闭式分离术或已有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根据身高一般首选直 
径较预计球囊直径小3~4毫米为宜。另外,重复扩张时每次球囊直径 
增加0.5毫米。如果发生了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应立即酌情使用强 
心利尿剂,吸氧,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择期实施二尖瓣 
置换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