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要的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香港20人食三斤以上海鱼中“雪卡毒”

  香港卫生署四日内接到四宗雪卡毒的中毒个案﹐二十人分别吃了东星斑﹑苏眉后﹐出现口角麻痹﹑呕吐等不适征状﹐经治疗后已痊愈。卫生署提醒市民﹐避免进食三斤以上的大珊瑚鱼﹐以免中雪卡毒。
  海鲜业联合会称﹐有问题的苏眉产自澳洲﹐已要求当地部门跟进﹐并且减少出口大珊瑚鱼来港﹐直至问题改善为止。有西贡的海鲜酒家表示﹐知悉事件后已不卖大珊瑚鱼﹐但客人要吃﹐最后还是要卖。
  四宗最新的中雪卡毒个案﹐三宗为本地个案﹐涉及十八名年龄介乎四至八十岁的市民。至于另一宗个案则涉及两名市民﹐他们在内地的酒楼吃过三斤重的油后感到不适。卫生署发言人称﹐二十名市民目前已全部康复。

鱼愈大毒愈高

   卫生署发言人称﹐鱼的体积愈大﹐含毒量亦较高﹐但单看鱼的外表无法知晓其是否有毒。虽然大部分中雪卡毒的病人也能康复﹐但若吸取毒素过多﹐则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
  该署建议﹐市民要小心食用大珊瑚鱼﹐包括﹕

●避免进食大珊瑚鱼﹐尤其是超过三斤重的大鱼﹔
●进食大珊瑚鱼时﹐避免吃鱼头﹑鱼皮和内脏﹐特别是肝脏和鱼卵﹔

  除了今次的苏眉和东星斑外﹐卫生署指红鰽﹑石鰽﹑龙趸和老虎斑等﹐均是常涉及雪卡毒的珊瑚鱼。

毒苏眉产自澳大利亚

  香港海鲜联合会主席陈少华表示﹐引致十一人中毒的苏眉﹐产自澳洲﹐故他们已通知当地部门跟进﹐并要求当地暂时减少出口大珊瑚鱼来港。他称﹐过去澳洲海产甚少出事﹐这次可能是天气影响养鱼区的海藻大量繁殖﹐令鱼体毒素增加所致。
  他又谓﹐各类珊瑚鱼中﹐以红鰽和油的「最毒」﹐故呼吁市民不要购买食用。香港每年进口二万二千吨珊瑚鱼﹐六成转口内地。
  食环署表示﹐今年上半年共抽取了二百二十九个鱼类样本﹐在已知的一百八十个结果中﹐有七个不满意﹐主要为斑类和青衣类。该署已追查源头﹐劝喻停售及销毁渔获。

食环署在追查

  雪卡毒本存在于珊瑚礁海域的海藻﹐当鱼类食用这些有毒海藻后﹐毒素便在鱼身积聚﹐愈大的鱼积聚的毒素亦愈多﹐一些吃小鱼的大鱼﹐毒素便更多﹐因为小鱼的毒素会转移到大鱼。